中國一標誌性同志機構「因不可抗力」關閉,性少數群體倍感「唇亡齒寒」!?(2023.05.22)
中國一標誌性同志機構「因不可抗力」關閉 性少數群體倍感「唇亡齒寒」
在「北同文化」(簡稱北同,原名「北京同志中心」)工作的方唐多多提前幾天就知道了機構要關閉的消息,但在看到正式聲明後,還是覺得很沮喪。
「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她說,「北同已經做的很大了,它有能夠挺過風浪的各種條件,但這次沒能挺過,說明環境已經比我們想象地更加嚴峻了。」
她說,被告知手頭上的活不能再進行下去,就預感到機構要關閉了,但不清楚關閉的具體原因。 她說, 可能不是一兩件事導致的,而是「大環境不允許」。
「北同文化」是一家開展青年心理支持和多元性別教育的公益機構,2008年成立。因資歷深厚、資源廣泛等因素,在性少數群體中被視為推動權益保障的重要平台,也為中國首都以外地區的相關機構撐起保護傘。
5月15日,在「國際不再恐同日」(全稱為國際不再恐懼同性戀、跨性別與雙性戀日,英文縮寫IDAHOTB)的兩天前,該機構宣佈「因不可抗力」決定終止運營。最近幾年,在中國言論空間緊縮的環境下,許多LGBTQ的團體紛紛停止運作,北同最終也難逃厄運。
LGBT是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近來年,在中國致力於推動性少數群體權益的機構都面臨壓力,許多不堪重負宣佈停運。2020年,著名的LGBTQ活動「上海驕傲節」宣佈停辦。2021年,中國多所大學的LGBTQ社群微信賬號遭集體封殺。
「一直是陰溝裏的老鼠,」方唐多多形容性少數機構當前在中國的生存狀況。
北同中心曾經在海澱法院門前展示反對同性戀強制治療的標語,並模仿相關場景。
她稱自己的機構就曾收到疑似安全部門的提醒。
今年年初,她們在幫助一位女孩解決父母要求包辦婚姻和強制退學時,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篇倡議文章。在閲讀量達到3萬時,收到提醒稱可能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要求修改文章,同時後台申訴失敗。
後來方唐多多以她的方式平息了事件。「我們跟進了解那個女孩的情況,事情解決後就發了通稿說明情況,既然已經解決,也就沒有人再聯繫我們。「
她的機構致力於推動婦女兒童的權益保障,以及性別平等,她說為了「不涉及敏感」,在項目手冊中將「父權、夫權」一類的詞匯淡化。
「為了生存得更久一點、幫助更多人,在不涉及原則的情況下,我們會在遇到高壓的時候選擇妥協,」她說。
在中國,不僅性少數權益倡導機構面臨壓力,許多相關個人也經常受到安全部門的問詢,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
邱嘉彥曾在學校派發彩虹旗幟,參與學生小組討論,後來轉向微信公眾號,發表對自己對性別平等議題的看法。在這期間,他曾多次被老師和安全部門叫去談話,嚴重時「用威脅的口氣叫我不要做」。
今年國際不再恐同日的前一天,他還被要求不要發佈「涉及政治」的言論。但在他看來,「性別平等不是政治話題。」
未來怎麼辦
邱嘉彥說,即便沒有了北同這樣的群體性機構,他依然會繼續表達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當的,一方面我有自我表達的權力,另一方面我的表達沒有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的權力。」
一位曾與北同一起推動健全中國同性戀法律的機構負責人告訴BBC中文,相關機構在中國很難生存,但性少數群體個人仍有空間做事,比如曾經與北同一起做事的人,很多都在各行各業發揮著自己的力量。該負責人出於安全考慮要求匿名。
上述人士還認為,與非政府組織(NGO)相比,目前在中國,企業方面受到的壓力較小,性少數群體可以嘗試在企業中發揮影響力。
他說,不少跨國企業在思考如何提升公司的多元文化,比如在每年的驕傲月舉辦活動,提升性少數員工的歸屬感,這些都能幫助相關議題討論,讓社會更加包容。
方唐多多擔心自己的機構未來可能面臨和北同同樣的命運,她已經開始跟同伴商量,下一步怎麼走。
「以後可能會減少線下活動,」她說,這無疑會降低機構的影響力,但「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