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志、香港身體:侯俊明訴說Be Water鬥志。(2020.02.27)
香港同志、香港身體 侯俊明訴說Be Water鬥志
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圖右為策展人李明璁。
記者何定照/攝影
挑高空間中,懸掛著巨大的條紋式帆布行李袋,上面用毛筆書寫著一個個故事;走上二樓往回望,會發現赫然被「警告香港市民 審判無所不在」的諧擬民俗警世圖包圍,散發港人1997年面對回歸中國的恐懼。這是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
侯俊明長期關注身體、宰制等議題,善於借用民俗傳說、神話寓言等原型與形式,作品直觀又富批判性。最新個展請來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李明璁策展,讓過去以香港為主題的作品串連出新意義。
占個展最大空間的「香港同志篇」,是侯俊明「亞洲人的父親訪談創作系列」之一。李明璁說,侯俊明在日本、泰國進行此系列時,受訪者有些恰好是同志,讓他隱約感到父子間的張力;到了香港時,男同志對父親既奇妙依戀、又有罪惡感與懼怕的特殊關係就更明顯,他推測是因華人社會有傳香火的壓力。
本次再現2016年在港首展,侯俊明當時特別採用香港移民、移工用來裝行李的條紋帆布袋為作品媒材,好隱喻從中國移港或因身為底層得不斷搬遷的流離狀態,上面再書寫每位同志的生命小史。壁上六幅畫,則每幅都講述一位香港同志眼中的父親形象或與父親的關係,有的以仰角呈現父親巨大威嚴樣貌,有的以黑暗表現彼此無言的疏離。
與香港同志並排的,是侯俊明2014年復刻1997年的雕版作「盧亭」。李明璁說,「盧亭」是香港鄉野傳說中非人非魚的生物,大家就以膠布封牠嘴、制服手腳,推落海域。1997年,侯俊明用盧亭比喻97下的香港,深得共鳴;2014年逢雨傘運動,「盧亭」因此再現。今年「盧亭」又亮相,沒想到仍然充分表達香港處境,彷彿寓言不斷自證。
從二樓階梯往回望,觀眾會發現被三面「警示圖」包圍,幅幅反諷香港人民面對97的罪過,如「只知殖民文化、不知自身歷史」,充滿壓迫感,這是侯俊明1996年的「香港罪與罰」。到了二樓,觀眾則能坐在海浪般的水床,在彷彿不穩定、卻又安穩的狀態下,聆聽牆上一個個同志口述故事,沉浸他們世界。
從「香港罪與罰」、「盧亭」到「香港同志」,李明璁說,內在都表達出香港人很努力要活出自由的既微型又巨大的抗爭。同志要跟其認同、家庭關係和社會抗爭,港人從97以來面對政治抗爭時,也同時面對家庭不同世代的意見,「不論面對異性戀或中國壓迫體制,他們都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去衝撞。」
李明璁觀察,在這過程中,港人也發展出一種奇特的抗爭哲學,就是源於李小龍的經典名言「Be water」。「他們看起來有點軟弱、流動,沒有攻擊性,事實上卻很堅韌,暗潮洶湧,沒法摧毀,也防堵不了。」不論是同志的情慾抗爭或香港街頭抗爭,講的都是Be water,「這裡同志的雙關語是既是gay的同志,也是運動的同志。」
侯俊明個展在台北市紹興南街Hiro Hiro Space展至2月29日。
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記者何定照/攝影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記者何定照/攝影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記者何定照/攝影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記者何定照/攝影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記者何定照/攝影當代藝術家侯俊明最新個展「Be Water:香港同志、香港身體」。記者何定照/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