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統計:男男性接觸,亞裔愛滋帶原飆升↗(2018.10.29)
封面故事 | 男男性接觸 亞裔愛滋帶原飆升
╱韓傑 2018年10月29日美國維州一所醫學院公共衛生學博士和助理教授符紅雲,在美中兩國從事了十多年的性傳播疾病的行為學研究和干預。她說,美國目前發現的愛滋病毒攜帶者(HIV)病例,亞裔占2%,比6%的亞裔人口比率要低,但2011年以來,亞裔人群中HIV感染者增長超過30%,其增長率是所有族群中最高的。而增加的病例大部分是來自於「亞裔的同性戀和雙性戀人群」。
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統計,2016年在美國亞裔人群中發現了970個HIV感染病例,其中84%是男性。在這些HIV病例中,90%亞裔男性HIV感染者涉及到「男男同性性行為」。在亞洲傳統文化壓力下,比例較高的男同性戀者已婚,或同時與女性保持性關係。這使得亞裔同性戀者成為透過異性性行為傳播性病給女性的「橋梁人群」。
•隱蔽性高 增加傳染機率
符紅雲說,美國疾病防治中心近幾年來資料顯示,亞裔HIV感染病例在男性同性性行為者中呈「迅速上升趨勢」,與中國大陸的性病監測數據顯示的結果一致。與美國其他族裔的情況不同的是,亞裔男同性戀人群的隱蔽性更高,很大一部分男同性戀者已經結婚或有女友。這一現象與亞裔的傳統文化有關。
例如,亞洲文化中的中國文化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許多男同性戀者迫於家庭的壓力,一定要結婚生子,完成傳宗接代任務。因此,儘管知道自己是同性戀者,但還是找異性結婚、生孩子。這樣,性病不僅會在同性中傳播,也加大了其中異性傳播的機率。
她說,儘管人們知道,男同性戀者是性病感染和傳播的一個關鍵人群,需要社區的關注,但是亞裔社區對同性戀者及相關話題持否認、排斥和歧視的態度。「人們沒有正視這是一個存在現實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例如,在華裔的一些微信交流平台裡,若有人提到同性戀相關的話題,就遭到一些人反對,導致這個話題的討論不能充分展開,最終難得解決。「這樣的態度只能讓亞裔同性戀人群日趨隱秘,不利於性病干預者在亞裔人群中開展工作。」
•遠離性病 戴套有助自保
符紅雲說,近年來美國HIV感染率整體上趨於平穩狀態,但其它的性病,比如梅毒、淋病、衣原體等,近幾年發病率逐年增加,越來越氾濫。
她表示,美國醫療和衛生系統沒有加強對普通性病的檢測力度,推動及時治療,而這對遏制性病的流行態勢非常重要。對於當事人來說,如果在發生性行為時採取保護措施,比如使用保險套,可以有效避免感染性傳播疾病。
事實上,許多人性交時不用保險套,覺得戴套「不爽」。他們沒有風險意識,沒有及時準備保險套以備「不時之需」,抱有僥倖心理。2010年至2013年之間,她曾經參與了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資助的在東南亞湄公河流域開展的HIV預防干預項目(CAP-3D),並擔任中國項目經理。
該項目把來自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新的理念和干預方式帶到了中國,採用了社會營銷、減少傷害和行為改變交流策略,來推動保險套的使用。
她舉例說,項目中開展了一個叫作「同伴教育」活動。內容是在女性性工作者中培養項目骨幹,在提供保險套同時,透過骨幹來開展培訓和支持活動,幫助「姐妹」學習說服嫖客使用保險套的技巧,即透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來推廣「戴保險套」的性行為。
符紅雲說,項目收尾前2013年的調研結果顯示,95%左右的女性性工作者能夠持續使用保險套。
目前,美國尚未研發出預防大多數性病的疫苗,但近年來生物醫學發展取得一些成果。例如,美國最近推出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為性病疫苗的開發帶來曙光。另外,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2017年批准對抗HIV感染的特魯瓦達(Truvada)藥物上市。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稱,感染HIV風險的男性每日服用特魯瓦達,可實現90%以上的保護率。
不過,特魯瓦達並不能預防如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而且這個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和其潛在的危害也受到爭議。
她說,在娛樂文化流行趨勢下,年輕人及時行樂的思想與對性自由的追求,導致了不安全性行為的增多,以及性病感染率的持續上升趨勢。「目前,保險套仍然是最安全的性病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