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10:04:09→☆ 魅格格 ★←

2017.07.21 -《寫給自己的生日感悟》(發洩文,不喜勿入!)



《2017-寫給自己的生日感悟/發洩文,不喜勿入!》

這一陣子,歷經了家人車禍、流感等鳥事,
真心覺得做人處事最好要有『自知之明』。

古書《老子》第三十三章寫道: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所謂『自知之明』,
其實就是自己願意用心了解自己,自己能夠從新認識自己;
而非堅持自己應該做些什麼,而是清楚自己不能去做什麼。

👨‍👩‍👧👨‍👩‍👧👨‍👩‍👧👨‍👩‍👧👨‍👩‍👧👨‍👩‍👧

從小到大,我最不屑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ㄚ妳媽都沒有生男的喔?」
因為我娘最愛念的一句話就是:
「生查某ㄟ(女的)丟細顧人怨(惹人厭)!」

(奇怪咧~生男生女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回憶起在醫院工作的日子,有些病人看起來好像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但其實只要嘴巴還能說話,還是可以聽見她們在那邊東家長西家短。
最常聽到的字句不外乎:
我兒子在哪當醫生啊!我兒子在當律師啊!我兒子在國外@#%&...等等。

我始終都是冷冷淡淡的看這些病人歪斜的『嘴臉』,
心裡真替這些來探望病人的女兒(媳婦)們感到十分的不值。

好像女人生來(嫁進來)就是應該要會(能)做這些事情一樣,
拜託~躺在那邊的人,聽說好像也是你(妳)的『家屬』ㄟ!

尤其是那些已經娶妻的男人,請你注意:
『老婆是娶進門跟你一起生活的,不是送到你家免費幫傭的!』

👴👵👴👵👴👵

想過嗎?
當妳(你)躺臥在床上無人聞問的時候,
是這些女兒/媳婦們三不五時就拿補品、補湯往醫院跑;
當妳(你)們口中細數兒子們的成就時,
麻煩請先想想這些所謂被人看衰的女兒/媳婦們的付出!

(雖然對我來說,這些三姑六婆的議論從來就不是重點;
 但對於多數的女人來說,這些字眼卻是一輩子的陰影。)

👨‍👩‍👧‍👦👨‍👩‍👧‍👦👨‍👩‍👧‍👦👨‍👩‍👧‍👦👨‍👩‍👧‍👦👨‍👩‍👧‍👦

沒有人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當然,
也沒有人是一出生就知道該怎麼做好『為人子女』的角色。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管是哪一種關係,
想要維持長久的關係,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溝通』。

(別跟我說什麼”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這種陳腔濫調,
 攤開時下新聞來看,多的是比畜牲還要可惡的人渣!)

👂👂👂👂👂👂

Two things can destroy any relationship: 
too much expectations and too little communication.
一段感情有兩個致命的傷害:
太少的溝通,和太多的期待。
(By.2014-Gone Girl/控制)

什麼是良好的溝通?其實重點就在「傾聽的藝術」。 
用『心』去傾聽,理解並反饋藏在語言(聲音)背後的需求。

我能理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不屑與悲劇,
但每個時代也都會有每個時代的不屈與抗爭。

而從理性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哪一種的悲劇,
嚴格來說,其實都與人性的『弱點』相呼應。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工作、社交、親屬」這三種不得不面對的人生課題;
但不管是哪一種課題(關係),說穿了,不過就是『人際關係』的延伸題。

🗣🗣🗣🗣🗣🗣

不要以為自己百般的『遷就忍讓』就叫做『認命』,
有時候看在對方眼裡根本就是另一種『精神虐待』的關係。

有太多太多的人,習慣用自己的委屈(負面情緒)來向對方勒索情感與付出,
想要藉此用來鞏固彼此的『關係』;
殊不知對方一再地選擇沉默或退讓,是因為內心放棄掙扎或是害怕被攻擊,
並非發自內心的信任(親密)還有愛。

⊙兇悍、強勢的人,其實都是「超級玻璃心」/好文閱讀請連結: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6/…/19/how-to-response/

👁👁👁👁👁👁

而這些種種回應的方式,真正是妳(你)所想要的嗎?
如果是的話,那我只能說那妳(你)的人生還真悲哀。

⊙關於《阿德勒心理學》之好書推薦: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5195

時間是這世上最為公平公正的武器,
因為它絕不會因為富貴貧窮而有所差異。

人就這麼一輩子,
妳(你)可以積極地把握(扭轉)它,
當然妳(你)也可以淡漠的面對它。

這是妳(你)自己的人生,
妳(你)有權利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

《不曾回來過》裡面有段歌詞,個人覺得寫得很棒也很貼切:
「再愛的、再疼的終究會離開,再恨的、再傷的終究會遺忘,
 不捨得、捨不得,沒有什麼非誰不可,
 就讓自己慢慢成長、慢慢放下...」

🤴👸🤴👸🤴👸

想要維持一段穩定正常的關係(情感),
自己保有『反思的態度』真的很重要。

不管是誰,一輩子也就只有一次這樣相遇(逢)、邂逅的緣分,
無論這輩子、這段關係會多久,請好好珍惜彼此相愛的時光;
因為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我們誰都沒有把握會『再見』。

⊙8個體悟,讓我們重新認識愛/好文閱讀請連結: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223/article/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