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爸爸很酷?部分同二代:同婚家庭剝奪兒童福址。(2017.06.20)
兩個爸爸很酷? 同二代:同婚家庭剝奪兒童福址
每年6月第3個星期日,是大部份國家的父親節。香港一對外籍男同志伴侶,在上週攜養子一起歡渡佳節。年僅13歲的伊森(Ethan)與兩位爸爸互動親密。會不會覺得沒有媽媽很奇怪?伊森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我和我的朋友都覺得有兩個爸爸是很酷的事!」
2003年外籍男同志里祖托(Santo Rizzuto)與傑寧斯(Walter Jennings)結婚後,翌年透過美國的機構領養9個月大的中國孤兒伊森,6年前因傑寧斯工作因素,3人移居香港。由於香港同性婚姻未合法,兩人並不能以配偶身份共同撫養伊森,里祖托只能申請旅簽逗留在港。「入境的時候,跟海關說要來探望丈夫跟孩子時,都會被拉到旁邊問很久。」
儘管如此,里祖托表示還是很滿意在香港的生活,與鄰居都有良好的互動跟溝通,沒有被周遭人歧視。
里祖托(右)表示很滿意在香港的生活,沒有出現鄰居間歧視的問題。(照片翻攝明報)兩個爸爸的家庭結構,難道不會剝削小孩擁有媽媽的權利嗎?傑寧斯在接受《明報》專訪時回答,社會存在不同的家庭模式,無論是同性異性或單親,「孩子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及穩定生活(unconditional love and routine),這兩者就已足夠。」
13歲的伊森則表示,在同性家庭長大會讓他比較瞭解同性議題,「我朋友都知道這件事,我們都覺得有兩個爸爸很酷,沒人批評我們不正常。」
不過,另一名同二代卻提出不同看法。
來自美國的斯特凡斯基(Dawn Stefanowicz)在兩名同志父親下長大成人。「很多人宣稱,同性伴侶結婚不會剝奪任何人的權利,但這是個謊言。」她表示,外界賦予同志家庭美好的形象,她坦言,LGBT也確實有美好家庭的存在,但大多是拿來宣揚LGBT的「廣告樣版」。
事實上,同性關係是複雜的,而同性婚姻是為了滿足大人慾望而存在,而非孩童福址。「我以前會因保護我的爸爸而不敢說出口,但同志家庭確實對我的童年造成影響。」已成年的斯特凡斯基,目前也為其他50多位的同二代發聲,並幫助他們離開同志生活圈。
斯特凡斯基出走喪父之痛,並將同二代的經歷出書。(照片摘自網路)社會學教授蘇林(Paul Sullins)補充,在同性戀家庭成長的下一代,問題大多在20歲後逐漸浮現,「那些宣稱同性家庭成長的孩子與異性家庭無異的研究,調查的對象若是孩童,結果和成人並不相同。」也就是說,13歲的小小伊森,其實還沒有能力判斷同性雙親帶來的影響,僅用「很酷」來形容跟兩位爸爸的相處。同樣地,像斯特凡斯基的同二代,多數都是在成年後才發現同性家庭的問題,也能有較完整的描述。
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召集人黃偉明則認為,不少同性伴侶各自也有多重的開放式關係,不能忽略這層影響。他表示,社會對於同性伴侶納入婚姻有諸多爭議,不建議納入婚姻制度,這也將導致同性關係寫入課本中。「小孩在未有判斷能力前,不應灌輸他們同性的資訊。而且這些資訊家長也不同意,也是變相剝奪家長參與教育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