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如此》我有我美的方式,因為上帝不會犯錯。(2017.04.28)
天生如此
凱莉擔心雙胞胎暑假會沒事做,所以安排妮可及喬拿斯到奧羅諾找父親玩,但她也為妮可安排了驚喜。她從史貝克醫生辦公室的人那裡聽說,在康乃狄克州有一場跨性別夏令營,當時這類夏令營還非常少見。凱莉為妮可報名了八月底為期一週的營隊。
亞拉紐提克營隊(Camp Aranu’tiq,這個名字取自阿拉斯加楚家奇山的原住民,意思是「兩個靈魂」或「半男、半女」)隸屬「哈伯營隊」(Harbor Camps)之下,是二○○九年由跨性別男尼克.泰伊(Nick Teich)所成立,他之前就熱愛參加營隊,所以知道社會中的邊緣族群,尤其是孩童與青少年,更需要屬於自己夏令營。雖然非營利組織哈伯營隊後來在新罕布什爾州購買了112公頃的野外營地,還有能力翻修並添購設備,但剛開幕的那一年,他們只在康乃狄克州的老萊姆(Old Lyme)的郊區湖邊租了一座小營地。
在失眠一晚後,妮可緊張匆忙地向家人道別後立刻搭車從奧羅諾前往老萊姆。妮可不知道該期待看見什麼,畢竟她從沒參加在外過夜的營隊,更別說是和其他跨性別孩子一起出遊。那次的參與者總共有四十一人,年齡從八歲到十五歲,脖子上掛的名牌還寫了他們希望被指稱的代名詞。當他們抵達營地,首次走進專門給青年參與者的小木屋時,妮可對內部的印象不是很好:雙層床看起來還可以,但地板很髒,還有蜘蛛網——實在有點寒酸呀,她想。營地內提供排球場、瑜珈教室和泛舟活動,還有營火、搶旗遊戲、才藝表演、還有可以在彼此身上倒藍色亮片的喜劇之夜。時間還沒過四十八小時,亞拉紐提克營隊就像是個遠離家園的新家,妮可熱愛其中所有一切!
營隊中最棒的活動之一是用餐,因為每個人每次用餐都得換位置,所以你總能坐在不同人身邊。某天的午餐時間,當大家吃下墨西哥餡餅和米飯之後,其中一名輔導員帶領小隊唱著他們剛剛才寫的營隊歌曲走進來——「亞拉紐提克,美好的地方,我愛這營隊,因為可以做自己」——其他人立刻以更傳統的營隊歌曲反擊,像是〈雷加班布〉(Rigabamboo)、〈麋鹿之歌〉(The Moose Song)、〈小紅馬車〉(Little Red Wagon),最後結束在女神卡卡的〈天生如此〉(Born This Way)。
接近營隊尾聲的一個晚上,妮可編導了一場改編自桌遊及電影《線索》(Clue)的三幕戲,也和同寢好友一同上台演出。妮可扮演其中的懷特太太,但比起一九八五年電影中那位由麥德琳.康恩(Madeline Kahn)戲劇化詮釋的性感寡婦,妮可選擇演成一個暴躁的老太太,那是她幾年前所發展出來的戲碼。她把角色命名為牧里歐(Muriel),牧里歐脾氣真的很壞,有點厭世,講話帶有長島腔。亞拉紐提克營隊都看得很投入。她的另一個朋友扮演孔雀太太,孔雀太太無禮又可憎,說話超大聲——正是牧里歐討厭的類型。因此,當另一個角色宣布孔雀太太被謀殺了,眾人全都聚集在一起看著她的屍體時,妮可做了段即興演出。
「我知道,真是個奇蹟,她竟然閉嘴了。」
營隊成員和輔導員全都笑瘋了。
一個禮拜很快過去,營隊即將結束的某天,所有成員聚集在餐廳輪流傳遞一顆毛線球,直到每個人都被一條線連結起來。妮可只來了這裡一個禮拜,卻立刻和另外兩個跨性別女孩成為好友,她們沒聊什麼身為跨性別的經驗,只是談笑、講八卦,交換喜歡音樂和電視節目的資訊,最後也交換了手機號碼和電郵。大部分的人都把自己的那段毛線綁在手腕上,妮可手腕上的那條六個月之後才斷掉。她之後又參加了兩次,最後一次參加時(之後年齡就太大了),營隊為所有「畢業生」舉行了儀式,並在儀式中送了他們一個禮物:指南針,讓他們永遠能找到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