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a Taiwan 看見台灣原住民「雙靈人」之美。(2017.01.24)
【記者龔亭毓、詹舒婷/台北市報導】
「Mata」一詞,源自古南島語*maCa。在全世界多數的南島語言裡面,均表示眼睛的意思。在台灣這片小小的土地上,只要將視野放的更寬更遠,就能夠看見更多台灣之美。對原住民文化情有獨鍾的方克舟,於二〇一三年創辦網路媒體「Mata Taiwan」,希望以這個平台作為眼睛,讓更多人看見屬於原住民族的故事。
透過Mata 看見原住民文化之美
Mata Taiwan關心台灣原住民、部落的大小事,從各部落的慶典介紹、文化保存到部落孩子的教育、原住民的自治議題,皆可以在Mata Taiwan網站上清楚看到。Mata Taiwan提供讀者以及網友投稿與原住民相關的議題,風格、題材皆不受限制。創辦人方克舟表示,網站上有百分之二十的讀者為原住民,透過他們主動分享自己的故事,能夠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原住民族在社會上的處境以及現況。
「過去有男生跟男生就同住一起的,我們稱他 qaliqali;相反地,女生跟女生很親密可以親嘴的,我們稱她們為 langilangi。他們彼此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生活,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在一起的。」寫下這則故事的讀者為一名排灣族的原住民 — — 亞岡,他提及在當代沸沸揚揚的討論同志議題時,反觀原住民族自我內部的性別議題卻鮮少被提起,亞岡的曾祖母面對有族人是同性戀卻也一點都不驚訝。關於原住民族內部的同性戀者,甚至會被賦予「雙靈人」這個帶有尊敬意涵的稱號。
亞岡的曾祖母認為同性戀本為自然 何來開放? 圖片提供/Mata Taiwan
一趟旅行 意外促成創業之路
在政大主修資訊管理,副修英文的方克舟,從高中就喜愛語言以及多元文化,並且關注國外原住民,直到五、六年前開始參與台灣原住民的講座、分享,甚至部落的祭典,也因此結交許多原住民朋友。
直到二〇一一 年,二十七歲的方克舟辭去原本在報導科技新聞為主的新媒體行業的工作後,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除了放空沈澱以外,在旅途中他也在非營利組織當志工,目的是為了瞭解非營利組織的運作。
「我覺得這趟十一個月的旅行,是我這輩子做得非常對的一件事。」方克舟笑說。特別是在秘魯與一位斯洛伐克的創業家相識,方克舟與他一起拜訪許多地方,並且從中看見一個創業家的思考方式,最終認知到原來當自己對一件事情有興趣的時候,除了作為興趣,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這趟旅途的心得對他日後的創業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方克舟談到這趟旅行帶給他的收穫 攝影/詹舒婷
廣邀讀者投書 觀點豐富多元
回國後的方克舟,於二〇一二年九月創辦臉書粉絲專頁「什麼?你也愛台灣原住民」,以個人觀點發表以及分享原住民相關議題文章,並且於隔年創立網路媒體Mata Taiwan。然而,創立初期曾被質疑難道網站上的文章皆為方克舟一人的觀點嗎?因此,Mata Taiwan於二〇一四年初開始廣邀讀者投稿,希望能夠藉此增加內容的多元性以及豐富程度。
投稿的讀者中,除了原住民族在Mata Taiwan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也有一般大眾對於原住民族的歧視問題,發表看法。不久前有立委在立法院以「番仔」指責他人,雖然事後表示沒有歧視原住民的意思,但一名高中課堂教師在班上與原住民學生討論此議題,就有一位同學表示用「番仔」來稱呼族人,會感到不悅並且認為有輕視原住民的含義在內。
部落文化體驗活動 加深大眾的認識
除了刊登文章,Mata Taiwan也主辦為期兩天一夜的部落文化體驗活動,帶領遊客前往部落,隨著部落族人一同歌舞、聆聽耆老分享古早的神話傳說以及品嚐部落獨有的美食。「因為不了解,所以才會去接觸。」每一次拜訪部落,方克舟都親自參與其中。對每次前來參加的遊客,他也向他們表示:「一個部落就是一個國家,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在部落的作息都必須遵守部落族人指示的規矩和禁忌。對於前往部落體驗的遊客,方克舟表示,多數人都會在事前做功課,初步了解部落的文化,但仍有遇過一位遊客前往排灣族的部落,脫口而出:「咦!我還以為會有石板屋呢!」
部落體驗活動 圖片提供/Mata Taiwan
對於這位遊客的反應,方克舟說:「許多人常常認為,某一個族群都應該一定要有一個對應的文化。但其實原住民族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組成,有各自的內涵在內。」例如雖然都是排灣族,但是隨著每個部落居住環境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房屋建材,因此多數人認定排灣族的代表文化為石板屋,但不一定在每個部落中都見得到。
透過報導文字以及部落體驗的活動,Mata Taiwan如同一座連接原住民族與漢人之間溝通的橋樑,試圖讓更多人重視原住民文化以及對他們的故事感同身受。除此之外,Mata Taiwan近兩、三年更加關注於原住民族的經濟自主、產業相關議題,例如原住民族在土地的利用與政府法規之間的關係,在Mata Taiwan上也有愈來愈多相關文章,全力支持原住民族朝自治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