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同志舞台劇《BFF》(永遠的好朋友)熱演。(2016.12.03)
舞台劇《BFF》(永遠的好朋友)是馬來西亞青年導演葉偉良的同志舞台劇四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三部分別是《PLU》(我們這樣的人)、《LTR》(長期關係)和《ONS》(一夜情)。四部劇的故事主要圍繞愛情與友情,其中《ONS》和《BFF》都與馬來西亞粉紅三角基金會(Pink Triangle Foundation)合作,宣傳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並提供預防和檢測艾滋病毒(HIV)的信息。
這四部舞台劇都創下票房佳績,《BFF》在12月1日首演的票也早在上個月就售罄了,可見這個話題在馬來西亞受關注的程度。葉偉良說:“過去我以同誌之間的愛情和友情為舞台劇主題,主要是因為馬來西亞缺乏這個群體的聲音。”去年他看了粉紅三角基金會的防艾宣傳片後,被相關數據嚇了一跳,而且發現教育程度越高的專業人士,越是不願意接受艾滋病毒抽血檢測,因為他們對於身份和地位的顧慮更多。
於是,葉偉良開始在自己的舞台劇裡加入艾滋病方面的提示信息,並與1987年就開始積極抗擊艾滋病的粉紅三角基金會合作。他強調:“艾滋病與同性戀之間並沒有等號,異性性行為感染艾滋病毒的機率同樣很高,只是男男性行為者的確是高危人群。因此,我在《BFF》中加入了一些預防艾滋病的信息,讓大眾知道萬一不小心被感染了應該怎麼做。”
讓葉偉良感到高興的是,去年的《ONS》演出之後,有朋友向他打聽粉紅三角基金會,原因是對方有朋友在國外的艾滋病毒檢測中呈陽性反應,回國後希望再查一次,卻擔心身份被親友知道後引起恐慌。葉偉良當下極力推薦粉紅三角基金會,因為他知道那裡非常注重隱私,保密工作很到位。為了完善劇本,他自己也去基金會接受檢測,還找了一位原本不敢去檢測的演員一同前往。葉偉良說:“如果沒有匿名和保密,他可能不會去。”
在舞台劇《BFF》中,一群好朋友為Joshua慶祝生日,Joshua在生日派對上透露出自己感染艾滋病毒,朋友們聽了深感不平,認為Joshua不該遭受病毒折騰,於是決定背著他調查傳染病毒的“兇手”。劇中加入了一些角色前往粉紅三角基金會檢測艾滋病毒的情節,並介紹了各種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同善醫院的骨科手術護士韓少軒在《BFF》中飾演艾滋病專科醫生,他透露,自己的律師朋友曾經將公寓分租給一位男子,但對方坦言自己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之後,律師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讓對方搬出去。“他的理由是,萬一喝水不小心共用杯子,會感染艾滋病毒。”韓少軒對此啼笑皆非,訓了律師一頓。他發現,馬來西亞人對艾滋病一知半解,連知識分子都是如此,他們的排斥導致艾滋病患被邊緣化,受盡歧視和痛苦。
社會中的許多人願意向癌症或其他疾病患者伸出援手,唯獨艾滋病患得不到幫助,主要原因是大家都以為他們咎由自取。韓少軒認為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很多艾滋病患本身也是受害者,如果他們是你的家人,你會這樣對待他們嗎?”
左起:韓少軒、甄振強、葉偉良、段來定
粉紅三角基金會的甄振強說,艾滋病雖然無法根治,但目前已經有了新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病情,艾滋病不再是絕症。除了使用安全套等安全性行為,暴露前預防(PrEP)和暴露後預防(PEP)口服藥也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初期檢測出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只要定時吃藥,完全可以和一般人一樣生活。
甄振強認為,艾滋病擴散的原因之一是許多人不敢前往醫院接受檢測,他們擔心一旦檢測結果是陽性,同時又被別人發現,會像其他艾滋病患一樣被社會排斥,或被認為生活不檢點、濫交、人格有問題。然而,如果艾滋病毒攜帶者或艾滋病患者繼續進行不安全的性生活,會造成病毒擴散,導致更多人受害。他指出:“教育很重要,無知造成偏見、形成恐懼。”
粉紅三角基金會除了提供檢測服務,還通過旗下的社區保健與關懷中心(CHCC)提供電話熱線和麵對面的諮詢輔導,另一個部門MSM Poz是為感染艾滋病毒的同性戀或雙性戀男士創造的平台,用來分享治療經驗、互相支持和鼓勵,讓他們不會覺得孤軍作戰。
吉隆坡艾滋支援服務社(KLASS)也提供類似服務,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的“艾滋支援熱線”以華語和方言提供預防、治療、護理等方面的諮詢輔導,協助感染者得到更完善的醫療和照顧。另外,該機構設立的庇護所為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了臨時住宿空間,更有義工宣傳正確的防艾常識。服務社成員段來定表示,艾滋病患友需要互相扶持,分享藥物和其他治療的經驗。
舞台劇《BFF》於12月1日至4日上演,詳情查詢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官方網站。
(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