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00:36:11→☆ 魅格格 ★←

一場晚了20年的聚會‧‧‧那年北一女同學之死...(2016.11.30)

一場晚了20年的聚會‧‧‧那年北一女同學之死

2016/11/30 
SET三立新聞網

文/劉文勝(醫勞盟副秘書長、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腎臟科醫師)

參加完青島東路立法院的挺同婚三萬人聚會,看著整條路上滿滿的人,我心裡一直在想,這個聚會晚了二十年,如果這個社會更早有這麼多人站出來,也許她們不會這麼孤單。

同志,同性戀,公聽會,婚姻平權,民法,恐同 圖/記者林敬旻攝 ID-725863

▲圖/記者林敬旻攝

1994年北一女中學生自殺事件(https://goo.gl/mqK5Ll),那是一個二十年前的一個社會新聞,而我當年也只是跟她們一樣的高中生,我甚麼都不能做,也不知道能做甚麼,只知道努力讀書考試做科展比賽而已。當年我在建中數理資優班,石濟雅在北一女數理資優班,所以高一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知道她的鋼琴和數學都很好,她是一個很清秀的女孩,直頭髮綁雙馬尾,笑容很甜,帶一點靦腆(雖然我還記得她的樣子,網路上Google卻也都找不到了),然而下一次聽到她們的名字,就是在新聞上看著她們離開時寫的遺書,覺得很深的憂愁,當時的我不能理解,世界上有多大的煩惱會讓這麼聰明的人都解不開?

二十多年過後,看著護家盟和反同婚的部分基督徒,在電視上張牙舞爪 用謊言(說同志婚姻等於性解放)、和恐懼(宣稱這樣會讓小孩變成同性戀)、不實的汙衊(在聯合報買廣告渲染同志等於愛滋),我總算明白當年她們可能面對的壓力有多大,才知道甚麼叫做「吃人的禮教」能把人逼上死路,只因為不合主流價值。

節錄她們的遺言

親愛的家人:

當你們讀到這封信時,請不要為我們難過,這是經過長時間考慮之後的抉擇。我們拋棄了所擁有的一切的原因很難解釋,以下不精確的言詞,希望你們能稍微了解。當人是很辛苦的,使我們覺得困難的,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挫折或壓力,而是在社會生存的本質就不適合我們,每日在生活上,都覺得不容易,而經常陷入無法自拔的自暴自棄的境地。我們的生命是這麼地微不足道,在世界上消失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是在平靜而安詳的心情下,完成了最後一件事。(以上為林青慧筆跡)

帳單、我的所有東西請送給別人或燒掉,教室裡的糖果還給秀薇,《先知》還麗芬。(以上為石濟雅的筆跡)

......其他的東西都留給弟弟,希望弟弟好好學習,誠心誠意地感覺個中三昧,如果人死了以後還有軀殼以外的東西,我會常常記起你們和祝福你們,盡我所能的。(以上為林青慧筆跡)

因為這封遺言的關係,當時我才去看了 《先知》這本書,而這一段讓我頗受震撼

紀伯倫:你們的孩子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對自身渴求的兒女...他們只是經你而生,並非從你們而來。他們雖與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你們可以給於他們的,是你們的愛而不是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

電影「三個傻瓜」中,一個講究成績,一心一意把喜歡文學兒子逼向走數學的父親,他女兒對父親說:「哥哥不是撞火車自殺,是活活被逼死的」。

同志,同性戀,公聽會,婚姻平權,民法,恐同 圖/記者林敬旻攝 ID-726155

▲圖/記者林敬旻攝

給反同婚的家長,其實你可以放心,如果人可以選擇,沒有人會選擇同性戀這條辛苦的、又不合主流價值的道路,還必須忍受社會的歧視。如今我也為人父母、成為了爸爸、也是學校的老師,我的責任是告訴我的學生、我的孩子,無論你將來喜歡甚麼人,我都依然會支持你、愛你。

但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你要喜歡你自己,而且要記得,對弱勢者加以同情,讓別人也可以喜歡她自己,因為有一天你也可能是弱勢,需要別人的聲援。

同志,同性戀,公聽會,婚姻平權,民法,恐同 圖/記者林敬旻攝 ID-725815

▲圖/記者林敬旻攝

這篇文章送給詢問我,為什麼這麼支持同志議題的臉書朋友,也給我在立法院外巧遇所帶過的學生。

佛教說的布施有三種,財布施:分享你的錢財;法布施:分享你的知識;而第三種最難,無畏布施:分享你的勇氣,讓別人有勇氣做他自己,並且喜歡自己這是我的責任讓我過去那一代孩子所承受過的痛苦,未來這一代孩子不必再受。

也想告訴那兩位變成天使的朋友,你們在世界上的存在,確實留下了影響,至少影響了我,讓我試著去體會感覺非主流價值者的悲傷。能呼吸自由空氣的人,很容易忘記沈沒在水面之下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某些時刻我們都可能是非主流者,在社會價值下,我們都不夠帥、不夠漂亮、不夠聰明、不夠有錢、不夠直。我們需要的,其實是更多的同情體諒和包容。

然而,沒有生命是微不足道的,二十年後,依然有人記得妳們,為妳們祈禱,並且虔誠的盼望上天,讓未來年輕的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天空,活在一個更開放的社會裡。

翻攝蔡英文臉書 ID-725099

翻攝蔡英文臉書

-----------------

電影為巴比祈禱真實事件改拍自1995年12月6日真人實事,一位母親瑪麗葛菲斯因為對同志的誤解而導致自己兒子的不幸,覺醒後成為近代知名爭取同性戀權益最重要的人權鬥士。
最後七分鐘是瑪麗葛菲斯在美國國會的陳述: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20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