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觀點】尊重不是你死我活的過程,而是認同彼此的存在。(2016.11.18)
【酷觀點】尊重不是你死我活的過程,而是認同彼此的存在
(編按:婚姻平權法案的審查使得近年備受關注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再度引起高度討論。你所捍衛的價值,是否在這次的事件中受到挑戰?你又是怎麼對待與你意見不同的人?這或許是在議題本身之外,全體公民更重要的一課。)
昨天與朋友聊了最近婚姻法案修正的話題,她說:「到底是哪些腦袋有洞的人才會去參加反同遊行,人家結婚關你屁事?」
我告訴她,以前我也曾經這樣想,但後來再思考,其實這不是他們腦袋有洞,只是「價值觀」不同而已。
就像是伊斯蘭教徒看見我們吃豬肉會憤怒一樣,但並非我們不尊重他們的神,而是雙方的基本價值觀根本不同。
朋友回答我:「至少我們不會管人家吃什麼,但他們為什麼要管我們結婚不結婚?這根本就不尊重人啊。」
雖然這次的談話,最終我們都沒有說服對方,但當他說到了「尊重」,我忽然開始思考,我們所談的「尊重」究竟是甚麼?
看著每次的社會事件一發生,立場不同的眾人隨即開始互相叫罵,在一片爭吵聲中,最後總是失去針對事件本身的論述,只看見了無盡的攻擊和對立,誰也不可能說服誰。
更可怕的是,人人都要選邊站,最後變成一場戰爭,好像你非得站到哪一方,才具有發表意見的資格。
引發自己反思的起因在於,從前我單純地認為同性婚姻本來就是沒有問題的,更覺得反對人家結婚的人就是腦子有洞,人家要不要結婚,關你什麼事?
後來我遇見一個前輩,他有個獨生子,全家的「希望」都寄託在那個兒子身上,後來兒子在念大學時出櫃了。
所以當前輩看到我寫了支持同志的文章時,馬上私訊我:「你們怎麼可以寫這些不負責任的文章,你們真的有同性戀的家人嗎?你們能夠理解做父親的悲傷嗎?」我當下也馬上反擊:「那是你兒子的人生,你不該控制他。」
他說:「我和太太活到現在,就只是想抱個孫子頤養天年,你知道我兒子對我們說他是同性戀的時候,我有多難過嗎?你知道親戚朋友問起我兒子甚麼時候要結婚時,我有多尷尬嗎? 你們說要尊重同性戀,那誰來尊重我這個父親呢?」
在那次的對話中,我當然可以有很多說法反駁他,但我發現自己變得一點也不想反駁,因為我只看見了一個做父親的失落。
所以我向他道歉,說我沒有考慮他的感受,但我只是想表達我的看法,如果對他造成了傷害,我很抱歉。他也對我說,其實他知道不是我的問題,只是他也無法接受對同性戀者的支持。
在那一刻,我們依然保有各自的看法,但從此我們已不是敵人。
於是,我發現問題原來一直都不是出在價值觀,而是彼此為了捍衛自己所認定的那份價值而互相攻擊。
當我們爭著要反對方尊重同性婚姻的時候,我也看見很多闡述同性婚姻不好的文章,被支持同性婚姻的人惡意抨擊,甚至有人去攻擊宗教的價值觀。
你想,如果對方看見你這麼寫:「不是說神愛世人嗎,那你的神愛是什麼性別,他是不是雙性戀?」的時候,我想他一定也是會情緒爆炸的。
英國作家Evelyn Beatrice Hall在撰寫Voltaire傳(《伏爾泰的朋友們》)時,曾闡述了Voltaire的信仰:「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以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尊重。
即便對方沒有尊重我們,但在我們攻擊回去的那瞬間,我們也已經失去了給對方的「尊重」,我們只不過想藉由文字或言論撂倒對方,以否定對方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觀」才是對的,而我們起初所渴望得到的那份尊重,自己竟也做不到了嗎?
本次的婚姻法案審查事件,乃至社會上所有大小事,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這就是價值觀的各自表述,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雖然我的朋友試圖說服我與他們站在同一陣線「反對」反同者,但我想,真正的尊重就是把發聲的自由給予「每個人」,而不是要大家接受一樣的價值觀,更不是選邊站。
當然,今天某盟說出了「同志人權,不是人權!」的口號,還是令我非常傻眼,可是,當看見朋友們說:「基督徒都是智障,信耶穌才會下地獄!」我同樣痛心。
我了解朋友有多麼憤怒,但我認為,
「堅持立場」不代表需要用辱罵的方式來表達,尤其不該陷入二分法、選邊站以及貼標籤的嗜血戰爭中。
「尊重」不該是用跟對方爭個你死我活爭來的,因為好惡不同,我們可以討厭對方、反對對方,但不代表我們可以否定對方的人權,或是攻擊對方所重視的價值觀。
對方的言語或行為雖然令我們反感,但我們依然能承認對方的存在、要能夠尊重不同聲音的存在,能做到這樣的「尊重」,才是讓社會變得愈來愈好的基石,而我們也才不會變成自己所討厭的,那些不尊重他人的人,不是嗎?
最後引述一段實踐大學社工系主任謝文宜副教授充滿愛與溫度的談話,那也正是我想說的尊重:
「我的好友中有藍有綠,有反同的,也有支持同志的;有各種宗教信仰的,有不同價值觀的。但我同樣愛你們,我不願意讓這些『不同』,變成和朋友疏離的藉口。這世界本來就充滿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每個人都值得好好被尊重、被珍惜,每個人都值得好好活著,我所認知到、感受到的神,祂的愛是沒有分類的,神愛世人,也愛這世界上的一草一木,就是這樣!」
當我們說「愛」,說「尊重」,是不是也該言行一致,把真正的愛與尊重還給每一個人呢?
作者簡介
張忘形/忘形只為得意
職業是講師,但比起教條更喜歡分享自己的人生。因為知識會忘記,但人生的溫度會留下。喜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聽別人的對話,拆解後寫下另一個劇本。當陌生美女上車時愛上她,想像每一個浪漫橋段,卻在離開視線後分手,提醒自己珍惜每個偶遇。努力的目標是把人性與邏輯達到平衡,並讓觀點維持著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