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動畫】博士兒同性戀 媽媽帶他急就醫?(2016.10.11)
文/童嵩珍(中華性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我們家兒子到底如何?如果是同性戀,我也會接受,但是他這樣不結婚會不會很痛苦?」小力媽在小力還未進入診室說明求治原因之前已經先和我做了事前溝通了。是的!這是一對為擔心自己兒子成為同性戀的一員,特地找我來治療及修正兒子性取向不正常的母親,焦慮自己兒子會成為同性戀是他們的錯,而且這個錯會讓他們的家族整個蒙羞。在和他們正式會談後明白的解釋「性別天生」後,母親最後還是希望可以知道兒子為什麼會變成性取向有問題,以及為什麼都沒有任何性慾的真實原因,因此,我只好依母親要求來檢視這32歲的兒子並找尋真正答案的謎。從一開始治療,小力就和我坦誠他完全沒問題,會接受這個提議是希望父母能安心,畢竟他們年紀大了,多爭無意,圓他們(想治療我)的夢我才可以解脫。至於性取向問題,連我自己也不知道,知道自己喜歡男生,也喜歡女生,能當一號,也能零號,可是,最大的問題是,我還沒準備好發生第一次的性經驗。「老師,你說他是同性戀,那至少也帶個男朋友給我們瞧瞧?在您那治療這麼久,他有告訴你,他到底是不是嗎?他的同性戀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問題?到底能不能治?」小力媽在治療後的兩個月後還是一如過往的,從頭到尾還在否認,並認為同性戀是病,在一個人在不願接受事實的情況下,所有的解釋彷彿都是多餘的,聲東擊西的反覆想從我這兒確診兒子的狀況,但我仍堅持對個案的隱私無法透露給第三人知的原則,希望媽媽可以自己和小力多溝通。「這很重要嗎?你們應該是希望他快樂的,對吧?」我沒正面回答他的話,反而轉換另一個方式問她。以何種性別存在,應該不影響他的生活,也不會影響他的快樂,會影響的,反而是重要的人或週邊朋友的態度,給予尊重、理解,他本應享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小力媽媽似乎有很多屬於她自己想像出來的擔心,虔誠的基督徒,同性戀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傷害。小力媽從小就希望他別把心思放在交往女朋友上,愛唸書的他也從來不覺得這是什麼困難的事,不太愛女生,但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這是小力父母引以為傲的。直到出國前,因為沒有任何女性朋友,漸漸也開始成為父母擔心的問題,但總以為是唸書壓力大,應該慢慢會改善。從英國博士畢業後回國,父母勸他要找一個女友,也介紹一個在銀行工作的女性給她認識,小力媽說:「那女孩真的很優秀,和我們家也門當戶對,我們都很喜歡,那次是我看他最雀躍的一次,但是後來也沒說什麼就沒一起了,之後的介紹他都愛理不理,愛去不去的。有一次我們和他說一個人生活會很寂寞,但他說他沒這方面的要求,更沒這方面的痛苦,希望我們不要以一般人的方式來理解他。」「同性戀,到底正不正常? 無性生活到底會不會傷身體呀?」當父母在為這些性別問題及生理問題傷腦筋時,小力的問題在進入治療室後,一切都變得明朗無比。我依慣例進行性史的評估,再仔細詢問小立對性取向的概念後,我知道他對這議題是了解的,但最根本的是『小力根本沒性經驗』,因此,重點來了,他對自己的性器官一點都不熟,難以想像一個深懂數學的博士,竟然會連基本的生理常識都會出現脫節現象。脫下褲子檢查的那瞬間,我永遠忘不了那層垢,味道之濃厚,難以言喻,不曾褪下的包皮,勉強拉下時有著撕扯裂開般的痛,最後一點,也是小力最自卑的,那就是他的性器異常短小。小力堅持這是他的個人隱私,不想讓父母擔心。 我想「面子」這件事,長久以來就是許多父母和孩子間最大的問題,小力家的也只是冰山一角罷了,最後甚至連誤會都造成了,小力還是堅持不能說。小力堅持「小陰莖」是面子問題,父母堅持小力應該是「同性戀」而不願承認,雙方諜對諜,根本不是在同一件事情上,但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與瞎猜,完全沒有溝通與坦誠。更多壹週刊內容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