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社會正義不是多數少數問題。(2016.10.07)
◎ 江河清
有人批評同志運動和性別平等教育是少數霸凌多數,甚至成為一種「逆向歧視」。舉例來說,近日彰化縣議會有議員提案批評性平教育討論「恐同」、「異性戀霸權」根本是「一.七%少數人觀念霸凌九十八.三%多數人」,建請縣政府在中小學課綱排除多元性別教育。暫且不論該比例的科學根據,這樣的論點,完全是典型的保守派論述,認為因異性戀佔人口多數,所有性別知識與規範就應該以異性戀為中心。
這種以異性戀為中心的思考,正好也是該提案所企圖反駁的課綱中之「異性戀霸權」概念。這個提案完全說明了在霸權位置的人,往往看不見自身的暴力,甚至把對於霸權的批評,都看做是錯誤的、有問題的觀點。所以當有人主張多元性別意識進入教育時,這些保守人士立刻覺得受害、被霸凌了。此外,在「少數霸凌多數」的批評邏輯下,保守人士不但預設佔人口多數的異性戀者,一定會以自己的異性戀認同為中心,所有小孩也都被期待,一定要長成異性戀者,所以當多元性別被納入課綱時,所有大人、小孩統統會受害。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異性戀大人都會歧視性少數,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長成異性戀者。事實上,台灣有許多異性戀者對於性少數是友善的,也很歡迎進步的性別平等教育。如果真要計較人口的多數與少數,更有意義的指標應該是恐同者與同志友善者的對比。說不定那些保守人士才是真正的少數,但他們一再抹黑所有異性戀者都會歧視同志,才是真正在霸凌同志友善者的多數公民?
攸關社會正義問題實在不該被簡化成多數與少數的對抗,因為這種比較不但無助於促進社會對話,邊緣弱勢者也很容易在這種多數邏輯下被犧牲。此外,性別平等教育無法強迫任何一個孩子成為異性戀者或同性戀者,我們應該努力的是,創造一個更寬容的成長環境與知識資源給所有的孩子,並且期待他們都能長成更寬容的人,學會善待自己和他人。
(作者為American University人類學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