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1 09:39:36→☆ 魅格格 ★←

研究指出:同性戀家庭的小孩可能更優秀!(2016.07.31)

研究指出 同性戀家庭的小孩可能更優秀
Knowing 余宗翰 2016-07-31 12:08

隨著同性戀漸漸被世人接受,去年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認定同志婚姻合法立下重要的里程碑,反同人士漸漸將戰場從婚姻議題轉到家庭議題,指出同性戀會對小孩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可能容易被霸凌。

但科學家早已對此議題投入研究,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已有數萬份研究報告,大部份都顯示同性戀家庭的小孩跟一般家庭的小孩無異,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現更優。



 

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根據《中央社》報導,去年,正值法院即將宣判同性戀婚姻合法之際,美國科學家檢視了1977年至2013年與同性戀父母相關的1萬9000份研究報告,指出同性戀與異性戀養育的子女並無差異。

 

儘管同性戀長久以來被視為異類,但近代某些先端心理學家早就對同性戀抱持中立的態度,美國著名的性行為研究者金賽博士在40年代就提出創見,認為所謂同性戀或異性戀並非如性別那麼固定。金賽博士將同性戀傾向分為六個量級,經過田調後發現近半男性在成年後對於兩性都有性反應。這份報告也指出約有10%的人是完全的同性戀。

 

儘管金賽博士這份報告轟動學界,然而隨著精神分析理論的蓬勃發展,在1950年代同性戀還是被列入美國精神疾病統計診斷手冊(DSM-II)中社會病態疾患之一。美國是個深受保守基督教徒影響的社會,當時同性戀不如現如此受人待見,同性戀在社會中受到嚴重排斥,更雪上加霜的是,精神分析研究又將同性戀視為親子關係不諧導致的不正常性傾向。總而言之,同性戀不正常。

 

然而,精神分析向來被學界質疑証據薄弱,50-60年代學界汙名化同性戀的高峰過後,越來越多科學家投入研究,發現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心理適應測試結果十分相近,被視為心理疾患是站不住腳的。

 

 

同性戀父母更願意承擔

 

2013年,澳洲墨爾本大學發表同性家庭兒童的健康研究,初步研究發現同性戀家庭的小孩還比較健康。此報告收集全澳洲500名17歲以下的青少年健康資料,研究指出同性戀家庭兒童的自尊心、情感行為、和雙親相處時間與一般家庭的兒童無異,且同性戀家庭兒童在總體健康狀況及家庭凝聚力上的得分更加優異。

 

麻薩諸塞州克拉克大學的心理學家艾比‧高伯表示,同性戀家長比異性戀家長普遍更富動力,也勇於承擔,因為同性戀情侶/夫妻成為家長多是出於自己的抉擇,反觀異性戀,約有50%是異外懷孕而被迫接受現實。這也解釋了,為何同性戀家長投入更多心力在家庭生活中。

 

另外,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不僅社交能力與一般孩童無異,思想往往更加開明與寬容。

 

(首圖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