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同性戀人通過體外受精,生下一對雙胞胎(圖)。(2016.05.13)
今年4月,蔡(左)和吳在北京生下一對雙胞胎
僑報網報導,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 5月12日消息,中國女子蔡芮(音譯,Rui Cai)和克莉奧·吳(Cleo Wu)通過體外受精,上個月生下一對雙胞胎。
在俄勒岡州波特蘭一家診所裡,醫生將吳的兩個卵子和美國精子銀行提供的精子相結合,放入蔡的子宮,然後讓她們回國待產。
在中國,這對女同性戀情侶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採用這種方法成功生育的雙親之一,因此這次生育被視為一種里程碑意義。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成為對同性戀者比較寬容的國家。不過,同性戀人在中國不能結婚,政策和法律仍然偏袒傳統家庭,只有異性戀已婚夫婦能生育子女。
在蔡和吳的家裡,兩人和她們的父母正在收拾餐桌,蔡的母親正在為新生兒換尿布。
“你要堅信夢想可以實現,比如生孩子,”蔡說,“你要對自己的伴侶很自信。雖然我們是同性情侶,但也應該像其他情侶那樣堅強。”
相對來說,蔡和吳比較幸運,她們付得起去英國留學的費用,也有能力在美國接受生育服務。
但大多數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LGBT)群體沒有這個條件。為了擁有家庭,他們通常訴諸形婚或地下服務,面臨道德、財產和健康風險。
蔡和吳選擇在北京一家私人醫院生孩子,那裡更尊重她們的隱私。“我們希望得到坦率和平等的對待,”蔡說,“有些事情我們不想解釋太多,我們不想碰到歧視的眼神。”
接下來的人生道路,蔡和吳可能還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為孩子辦理入學或身份證。
不過,她們已經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贏得父母的支持。父母更關心後代問題,因為中國長輩依靠兒孫安度晚年。
“他們認為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可以接受,”蔡說,“但我們必須有後代。這是一種妥協,也可以說是讓他們接受的前提條件。”
“對中國同性戀群體來說,只要父母能接受,就解決了大部分問題。”北京LGBT團體“同語”創始人徐玢說。
“我的父母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或者可怕的事物,”吳說,“但他們不認為這是'罪'。中國人害怕與眾不同。”
吳承認,父母的擔憂是很現實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遭受歧視,或者在家庭、工作等多方面處於不利地位。
中國醫學機構於2001年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刪除。許表示,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促進社會改變態度,也為中國的同性戀人創造了更多空間。
“出生於80年代或之後、在更開放的社會裡成長的同性戀者,目前已經30歲左右了,他們的工作和人際關係都很穩定,他們需要自己的孩子。”徐說。
蔡和吳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聊天群,與其他女同情侶分享如何建立家庭、評價醫院、為孩子登記註冊等問題。
不過蔡表示,面臨懷疑和傳統,她仍有思想掙扎。“比如,我們有時會想,如果我們的孩子選擇同性伴侶,我們會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