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同志眼裡的婚禮:突然感到幸運自己不用演這場虛偽的戲。(2015.04.26)
一個同志眼裡的婚禮:突然感到幸運自己不用演這場虛偽的戲
queerology 2015/04/26 07:50:00 發表於 • 社會
文:於夜
前陣子是家姊婚禮。姊姊大我幾歲,兩個人的差距不遠不近,感情也是清清淡淡。小時候難免會有對姊姊的崇拜,可是,緣份淺薄天註定,性格與生命軌跡離得太遠,終究是這樣,不能強求。但彼此還有一份心意,知道未來,世間至少有一個人會無條件支持、理解自己的原樣,也就夠了。
現代婚禮,是一切從簡的。本該跨火盆踩瓦片潑水的送嫁迎娶當然都沒這回事,而且我媽一百萬年前就說過她嫁女兒絕對不潑水的;於是準新人就住在結婚飯店的房間,從房間送嫁拜別,迎娶到兩人早就同居、與飯店位在同一縣市的新居。
作為一個同性戀妹妹,在這整個儀式過程中,實在有太過強烈的疏離感;看見父母落淚,年紀太輕不能感同身受,自己也沒辦法投入那種「結了婚女兒就是別人的了」的過時想法;見姊姊感動,又因為實在不會想(和男人)結婚,無法自我投射,還得費力隔離這種情緒。
偏偏我又是這些情緒高漲人最親近的直系血親,呈現這樣的疏離,連自己也感覺怪怪的。(難得有意識的自我檢討)
我想了又想,覺得或許這就是異性戀關係與同性戀關係最大的差異:親密關係的獨立性。
對同性戀來說,親密關係是「私密的」,這種私密不是因為選擇或喜好(如有些異性戀也很不喜歡公開放閃或談論自己的情感),而是在當前的社會裡,自我保護的一種必然。
我們隱藏情感關係,避免與家人、社會產生衝突。這種對親密關係的保護,自然會造成後遺症。因為隱藏是需要力氣的,同時,當情感需要支持時,外界也無從援手(當然,外界也不一定會想救援出現裂痕的同性戀關係);然而,從另一面來說,這種親密關係的私密與隔離,卻也讓同志可以建立專屬於情感、個體的關係,而這個關係傾向於不影響(或影響較小)彼此的原生家庭,反過來,原生家庭也無力左右我們的親密關係。
於是同志沒了媳婦該不該洗碗,女婿該不該吃飯的問題;媽媽也不會因為期待我的女友應該多麼有禮貌、年節應該送禮而指導我的親密關係。同志的親密關係,擁有一種獨立性,我們彷彿在一個理想、空白、自由揮灑的空間裡愛著。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去愛才是「正確」,或愛情的終點應該是「婚姻」。
隔離帶來了自由,自由中累積著徬徨。
從姐姐與姊夫開始籌備婚禮,一家人的LINE群組就三天一小吵每天一大吵,小至喜餅要選哪一間、婚宴要吃多貴一桌的價錢、喜帖要發給哪些人、誰會在婚宴當天上台致詞,雞毛蒜皮狗屁倒灶的小事,點燃了兩家人的政治角力與母女之間的戰火。
在一片焦土之中,我都呈現隔山觀虎鬥的態勢──生平第一次,不覺得同志不能結婚,是一件不公平而令人憤怒的事情;相反的,倒是有點慶幸,不但我還沒要結婚,要結婚也沒得結(噗),又,即使過陣子同志真能結婚了,雙方家長大概也不會想要這樣大張其故鋪張浪費搞這一套繁文縟節吧!
回到同性戀的身上,脫去世俗的枷鎖,反而比較容易面對感情的本質。現代婚姻中的要件:結婚本就只是兩人的事情。那一天,收完紅包做完苦工,溜回主桌上對著半桌不認識的人尷尬吃飯,跟身旁的阿木咬耳朵好無聊啊~她說對啊好無聊,好想跟我同學聊天,可是又不能走。
「婚禮無意義且浪費錢,大家演一場虛偽的戲罷了。」
我那阿木,在公家單位看遍喜事包遍紅包,終於把唯一個異性戀女兒嫁掉後,對這場婚禮做出以上的評語。話雖如此,她還是很盡責的付錢把戲給演完了,這時我真是感覺無比的幸運:起碼我有選擇,我有自由。享受自由,忍受一些徬徨,又有何不可呢?
最後,還是要和大家分享炫耀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情,經過我這麼多年努力地出櫃後,全場沒有一個親朋好友老師同事問過一句:「什麼時候輪到妳啊?」
──感謝大家的成全,讓我父母不必忍受這令人無奈的一刻!這也算是出櫃有成吧(得意貌),哇哈哈哈──
Photo Credit: Purple Sherbet Photography @Flickr CC BY 2.0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