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性伴侶攜手30年過年盼成家(圖)。(2015.02.18)
王天明(左)與何祥
商店的擺飾、電視的廣告,接連幾週不斷宣傳農曆春節的來到。一家相聚、圍爐閒話似乎是提起過年就會想到的畫面,而家人聚首也成了過年的基調。但那些離了家的、無法成家的、無以為家的,卻只能仰望那片溫馨的火光,寂寥異常。
過年不再矯情有情人過年都一樣
房子裡的暖氣與室外的濕冷形成強烈對比,原本趴臥在地毯上毛茸茸的大狗,看見陌生人來訪,親暱地上前嗅聞。這是何祥與王天明這對同志伴侶的小窩,兩人交往至今即將邁入第三十年,相伴過年也數十載。房子裡溫馨的氣息不僅來自暖氣,更來自這個“家”。但他們兩人,離真正的“成家”卻仍缺了一塊。
雙方家人早已認同
王天明是在大四時認識何祥,雖然兩人相差十八歲,“但我當時覺得,真是遇上我的天菜”。沒多久王天明就把他帶回家給父母認識。大學畢業當完兵後,何祥與王天明便開始同居。
問及兩人是否會有來自家裡的壓力,讓同志身份成為禁忌話題,王天明說:“因為我早已向家人出櫃,所以沒有家人會逼問我'要不要結婚'這樣的問題。”
而何祥則是在一九四九年與母親、兄弟姐妹一起從大陸逃來台灣,因此早沒什麼親戚。加上曾經結婚又離婚,家人在美國定居許久,兩個兒子似乎對父親的性向心照不宣,卻也給予祝福,因此更沒有遇到家裡親友對於同志伴侶的質疑。“這麼多年來,我們就這麼過,也沒什麼壓力。”何祥說道。
多數同志伴侶一到過年,難免得在親友間隱藏性向;即使已經出櫃,但在其他親友間也只能絕口不提。“像我雖然去過我男朋友家裡,但他只能跟他家人說'這是我朋友'。即使我爸媽已經知道我是同志,但親戚不知道,每次過年親戚問起'有沒有女朋友',我就是臭臉回應。”同樣是同志身份的小偉(化名),想起過年就一陣疲憊。相較之下,何祥與王天明幸運許多,有著家人的支持,讓兩人能攜手多年一起走過。
由於家人常居美國,何祥過年時常隨著王天明回家。而何祥也與王天明的家人相處融洽,他說:“他的媽媽大我兩輪,我又大他二姐一輪,我與他媽媽感情很好,有時他家幾個孩子之間有不愉快,媽媽還會向我抱怨。”
有段時間何祥的媽媽從美國返台,何祥的姐姐帶著小孩一起來探望母親,“我二姐也會打電話給天明的媽媽,對她說'大姐過來打麻將'”。
一方若身故,財產無“法”保障
不過雖然兩人同居許久,兩邊家人也都熟識,但終究不是法定的一家人,過年得各自關照著自己的家人。“像那陣子我媽在台灣,天明除夕和我們一起。但還沒打麻將,他媽媽就來電話,催他回去吃年夜飯了。”何祥笑著說。王天明也打趣:“我媽會吃他媽媽的醋!”
幾年前何祥到美國探望母親,王天明的媽媽正因氣喘發作住院,沒多久突然便過世。“我急著從美國回來,結果我一到台灣剛下飛機,就接到電話,換我媽住院,隔天就往生。”憶起這段往事,來不及趕著見到兩位媽媽最後一面,成為何祥心中最大的遺憾。
兩人的母親過世後,家像散掉一樣,再也沒有過年的氣氛。“媽媽是家庭的中心,沒有了媽媽,過年都不像過年了。”何祥說著。雖然王天明的哥哥也會邀他們倆一起去過年,但關係總隔了一層,想想兩人還是決定在家簡單過。
原本兩人一起也開開心心的,但幾個月前王天明突然身體不舒服掛急診,何祥也趕緊通知王天明的姐姐到醫院一趟。“那天他姐在病房裡陪他,我與我們另一位朋友在外頭等。那時我對我朋友說:'這房子都在他名下,萬一他有個意外,我就人財兩失啦。'”
何祥說,以前自己總是認定,自己會比王天明更早離開人世,因此房子、財產當然都放在他那兒。但去了一趟急診室,才開始擔心在沒有法律保護下,他們的關係隨時可能因為某一方的死亡而跟著被否定。
“家”有了內涵但仍少了形式保護
“我們的確生活在一起,但這不是一個'家'。”何祥嘆道。聽見何祥的無奈,王天明趕緊補上一句:“是啦,我們是個'家'啦。”但經過緊急送醫事件後,何祥對於同志伴侶無法“成家”也開始感到焦慮,“我想我這輩子是等不到'多元成家'立法通過,但只有通過了,我們這個'家'的形式才算有了保障”。王天明則是笑著說:“不說別的,如果我們能結婚,至少能把這麼些年包出去的紅包收回來吧!”
人生攜手共度三十年,他們期待有一天能真正的一“家”團圓。
(來源:新新聞/文:呂苡榕、李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