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很怪:關於同志,關於老人(圖)。(2015.01.28)
兩個男人相戀39年後終於“合法”了,但他們還是無法在一起
《愛很怪》(Love Is Strange)是關於“同志”的,也是關於老齡化社會的。
筆者能與本片產生共鳴,在於兩三年前,受一個NGO(非政府組織)之邀,對某地的“老同”群體(老年男同性戀者)做口述史,不過受經費所困,這一計劃很快就被耽擱了。
在有限的幾次採訪中,六七十歲的老人家難得敞開心扉,回憶過往被壓抑的情感經歷,然後很快就會聊到他們自己現在的日常生活,這些人大多數經歷過所謂“正常的”的婚姻,他們在抱怨子女的疏遠、生活的拮据,更傷懷地是愛人逝去後,無法填補的孤寂。
這種感受,當我在看電影《愛很怪》時,一下子又湧了上來。拿起手機問候老人家,卻發現其中一位已經故去一年多了。
《愛很怪》被法國《電影手冊》評為2014年十佳電影之一,但這部美法合拍片在票房上的表現並不盡人意,全球總票房加在一起也不過220萬美元,去年只在美國5家影院小規模長線放映了91天。因為像這種在國內歸為“文藝片”的電影,缺乏吸引眼球的商業元素,儘管爛番茄網站給出了94%的高評分,但細看投票數,才區區125人,IMDB上也只有3000多人投票(6.9/10)。
本片導演兼編劇艾拉·薩克斯(1965年生),在執導第一部電影《三角洲》(1996年)之前就 出櫃了。這些年來,他導演兼編劇的電影基本都是同性戀題材的,而正如他在《愛很怪》首映禮上說的那樣,他在執導這些電影的過程中“逐漸老去”。單從電影本身看,《三角洲》是講青少年同志的,2012年的《點亮燈光》講的是中青年同志,這一部就講到了老年同志。
薩克斯說,他之前的那些電影,都是在為《愛很怪》醞釀情緒。然而,如同他過往電影裡的陰暗,即便他讓兩個男人相戀39年後終於步入婚姻殿堂,依舊要令他們飽受人生的艱辛。
導演兼編劇艾拉·薩克斯
2011年,在歷經波折之後,紐約州終於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這在奧巴馬總統近年來致力“平權”運動的背景下,顯得大勢所趨。
本片主人公本(約翰·利特高/飾)與喬治(阿爾弗雷德·莫利納/飾)終於能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登記結婚。然而婚後不久喬治就被供職的宗教機構解雇了。於是他們面臨一系列的經濟危機,不得不蝸居在小輩的家中,逐漸地,他們感覺自己成了累贅……
拋開其中的同性戀元素,你簡直會覺得這是一部東亞電影,在許多日韓、中國港台乃至大陸的電影中,都對類似主題做過電影上的探討,結局很難說會是溫馨的。
《論語·為政篇》中有記載,子夏一日向孔子討教怎樣做才算是孝道,孔子回答“色難”。孔子解釋是:“家務事都由子女去做,有好吃的,都先給長輩去吃,這就算孝順了嗎?”孔子說,盡孝最難做到的,其實是“兒女對父母恭敬的臉色”。這種事,完全能做到的,基本就是聖人了。
影片中,本如同我們周遭碰到的老人一樣,不分場合地愛嘮叨,這是因為他的愛人喬治因經濟原因不得不住在別處,思念所以寂寞,所以需要慰藉。他開始沒話找話,可親人無法做到24小時陪著笑臉聽他顛來倒去說那麼幾句話。直到本突然心髒病逝。
影片後半段,本臨近死亡之前,分開住好幾個月的本和喬治終於在紐約的一家小餐館裡吃了一頓飯,吃完兩人各自坐車回家。在地鐵口,喬治對本說:“我(這輩子)度過了美好歲月。”(I had a wonderful time)。本回答:“我也是。”
有網友評論:“淚奔了,從現在起一定要多存點錢,否則老了就太可憐了。”
另一位網友對此評論道:“首先,你得擁有和他倆一樣的愛情。”
是的,正如本片片名所說的那樣,愛是奇怪的,兩個相愛的人之間,親人之間,都會時不時面臨衝突,如何因愛之名化解矛盾,這本身就是奇怪的。可細琢磨,哪有理所當然的愛存在?
(文/佐藤新知。澎湃新聞網)
視頻:《愛很怪》預告片(中英字幕):http://www.danlan.org/disparticle_49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