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52個星期二》,2014年11月28日再次登上台灣各大電影院銀幕,挑戰性別認知(圖)。
《52個星期二》劇照
作為今年10月台灣女性影展閉幕片的澳大利亞跨性別題材電影《52個星期二》(52 Tuesdays),在一票難求的情況下,將於11月28日再次登上台灣各大電影院銀幕,挑戰觀眾對性別的認知。
正如片名所示,導演蘇菲·海德(Sophie Hyde)用時一年,選擇每週二拍攝,深入刻畫性別轉換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話題。影片講述16歲少女比莉在父母離異後一直跟媽媽住,某天突然被告知要搬去爸爸家,這時她才知道,深愛的母親決定變性成為真正的男人。母親希望給彼此適應空間,於是定下期限,一年裡只能在每個星期二下午4點至晚上10點相聚,分享每週動向。
比莉每天都期待星期二到來,和母親一起吃飯、聊天、打球,或聽母親分享跨性別之路的各項轉變。專注於自身變化的母親沒有意識到,表面上順利的認同,其實是女兒用深沉的愛來包容和接受。比莉也會困惑,不知叫了16年的母親,是否以後改口為父親。她甚至覺得自己成了一種阻礙,母親這麼想當男人,會不會寧可從來沒有生她的能力呢?
視頻:《52個星期二》預告片(中文字幕by 佳映娛樂):http://www.danlan.org/disparticle_48950.htm
同性戀或跨性別題材電影大多描述愛情,但《52個星期二》以親情為主線,通過女兒比莉的視角來表現跨性別家人的心路歷程。飾演母親的德爾·赫伯特-簡(Del Herbert-Jane)原本是諮詢顧問,被導演請來主演,憑著可塑性極高的外型和可圈可點的演技,成功詮釋這一角色。
本片在海外各大電影節廣受好評,曾榮獲柏林電影節“水晶熊獎”最佳影片、聖丹斯電影節“世界劇情片”最佳導演、多倫多同志電影節最佳首部劇情片等殊榮。
近年來聚焦性別和性傾向話題的電影越來越多,一般大眾也從封閉心態逐漸敞開胸懷,關注此類題材。《52個星期二》不乏顛覆傳統社會刻板印象,但不會讓觀眾感到困惑,堪稱具有建設性的佳作。
(來源:新網)
《52個星期二》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