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導霸”:格斯·範·桑特(圖)。(2014.08.26)
生日:1952年7月24日
職業:導演、編劇
作品:《大象》《心靈捕手》《米爾克》《應許之地》等
1985年,靠拍廣告和打雜工積攢的幾萬元錢,格斯·範·桑特 (Gus Van Sant)拍出同性戀電影《夜深沉,愛難吟》,完成了他對“自由淫體詩人”沃爾特·柯蒂斯的致敬,收穫的“最佳獨立電影”稱號讓他由此走上了即興創作的“不歸路”,而一句“隱瞞是對愛人最大的背叛”的出櫃宣言更是擊中Gay界淚點,之後再以《迷幻牛郎》《不羈的天空》《藍調牛仔妹》成為“同性戀導演”大佬,因為“那些戳過我心肺的故事和場景,值得被銘記”。
1989年,老范用一部《迷幻牛郎》讓劇中吸毒青年馬特·狄龍浪漫頹廢、過目難忘,五年後拍《不惜一切》時卻沒把其中更精彩的角色給老相識馬特,而是給了彼時的新人傑昆·菲尼克斯,因為“已經火了的馬特太有足球運動員的蓬勃氣質,而這個角色需要更多無助氣息”。他堅持,“我喜歡用無名演員,因為明星已經刀槍不入自成一體,很難抽筋去骨地附和我的角色。”
1995年,《不惜一切》讓主流電影界開始關注範·桑特,他卻涼薄回應,“就像傑昆·菲尼克斯不能代替他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一樣,在我心裡,《不惜一切》也不能代替《不羈的天空》”(兩兄弟分別出演兩部片子,瑞凡後來吸毒過量死亡)。
1996年,已經在獨立電影方面站穩腳跟的範·桑特突然有了孩子氣的好勝心:“都說我只能拍'反英雄'片,好吧,咱來試試《心靈捕手》這樣的主流片。”拍成之後各類獎的提名拿到手軟,老范也很得瑟:“從此破天荒地有電影工作室主動找我拍電影,還讓我放手去幹,說絕不差錢。 ”
2000年,繼《心靈捕手》之後又一部《心靈訪客》讓范·桑特再獲主流電影界讚賞,但細心影迷發現,“訪客”已不如“捕手”拍得走心,老范之後也攤肩坦承,“接這樣的片兒不過是應付,換取一些必要的精神物質支持”。比如在2002年,“就因此拿到一筆可以亂花的閒錢拍我想拍的《蓋瑞》,正好卡西·阿弗萊克是我鄰居,而馬特·戴蒙又剛搬到紐約來重裝公寓,他們開玩笑聊著劇本,然後我們就花24天拍完了這個電影”。這個神奇的極簡主義片讓愛者極愛、恨者極恨,老范由此被稱為“美國版王家衛”,因為他堅持,“沒有對話的劇本最過癮,讓一切表演自然發生,讓每場戲有更多可能性”。
2002至2005年間,範·桑特完成了他的“年輕人死亡三部曲”《蓋瑞》《大象》和《最後的日子》。這時候的他已經擁有了直升機拍攝的預算與大明星的演員表,於是乎獅子男燒錢的本性徹底展露,即使不需要直升機拍攝的時候,有錢的範導還是會派一架過去,表示俺們不差錢,花錢的感覺棒棒噠。
2008年,因知名同性戀電影《米爾克》接受采訪,當範·桑特被記者問到“您這樣的作者導演是不是掌控欲很強”(地球人都知道)時,他不但一臉“怎麼可能”的表情撇清自己和“導霸”的關係,還不厚道地指明另一位大導演庫布里克才是不可救藥的“強迫症患者”,“他會提前一兩年搞好所有龜毛細節呢”。
2010年,受訪的範導表示自己也有“集郵癖”,他愛集的是世界各地的導演——《狩獵》丹麥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撒旦探戈》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櫻桃的滋味》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良心三部曲”《白痴》《破浪》《在黑暗中舞蹈》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遠離天堂》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因為“你以為他們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絕不。是越想越怕得深邃。太牛了”。
2014年,範·桑特新作《青木原樹海》開機,電影聚焦日本“自殺森林”頗有哲學高度,馬修·麥康納、渡邊謙、娜奧米·沃茨也齊聚一堂,唯一的“壞消息”是男主人公居然愛的是妻子而不是好基友。2014年,關於範·桑特要執導《死亡筆記》的消息沸沸揚揚,風暴中心的老范並未表態,推特上的粉絲已經瘋狂,“擅長繪畫、音樂、攝影、寫劇本的全能範導,一定能讓《死亡筆記》死得淒美、死得其所”。
(來源:精品購物指南/文:丁傑靜、袁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