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7 00:44:50→☆ 魅格格 ★←

觀點話題/王安頤:非主流媒體替姐妹發聲。(2014.08.04)

Lezs雜誌與創辦人兼總編輯王安頤。   記者余承翰/攝影
 
「辦《LEZS》我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媒介」,《LEZS》雜誌創辦人王安頤平緩但堅定地說,除了藉此讓女同志群體間彼此交流,也讓非同志群體以真實、中性的角度看見女同志的生活樣貌及生命故事。

王安頤,在女同志圈中,已是知名度相當高的名人;外界對她的認識則多起於今年2月初她在立法院發表的「名人同志更有出櫃義務」宣言。

身為《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的孫女,讓她成為現場媒體追逐的焦點。

王安頤透露,剛開始還是會擔心外界過於聚焦自己的家庭背景,模糊了自己正在推動的事,但久了慢慢發現很多事是相輔相成的,「我很珍惜自己擁有這樣一個環境」,因為沒有這些背景,要發揮影響力、讓別人聽見自己的聲音是相對困難的。

打造媒介平台 凝聚不同聲音

除了《LEZS》雜誌,王安頤的頤創藝有限公司,旗下還有女性專屬派對品牌「女人國」、Let's Meeting女人國入口網站,雖然業務內容不同,但都致力在形成女同志的發聲空間及媒介。

台灣90年代時也曾有女同志雜誌《女朋友》,但已停刊好一陣子,之後市面上一直有男同性戀雜誌,但卻沒有一本女同性戀雜誌;加上先前看到荷蘭女同雜誌《The girl like us》,開啟她對現代女同雜誌的想像,因此決定2010年在台發行《LEZS》。

她認為,女同性戀發聲,不必要總是社運式的、抗爭性的,她選擇從時尚、生活風格、人物故事、音樂、影像的角度,軟性傳達女同觀點。在台灣,透過這種方式進行女同發聲,是走在很前面的,但她堅持用這種方式真實呈現女同的故事及面貌。

被問及《LEZS》與一般女性雜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她舉例,同樣都是在談時尚,《LEZS》的角度不同,不會只從男性的角度看女性身體,女性在吸引女性時,會注重像鎖骨、背部線條等部位,這就是不同觀點的體現。

在對同志不夠了解、甚至負面呈現的媒體環境中,《LEZS》所傳達的內容更有意義;可以讓女同志或正在摸索自己性向的年輕人知道,身為同志,還是可以有很美好的人生。可以藉由《LEZS》去認識自己,不會因一般新聞對同志的負面表述而感到焦慮。

王安頤坦承,當然在14期的發行過程中也有迷失,因為相較男同志,女同志的喜好和生活風格較為多元、歧異。但這也是讓她更想做《LEZS》的動力,因為各種女同群體間若不交流、溝通,就很難一起達到共同目標,做《LEZS》就是打造一個媒介平台要把不同聲音凝聚起來。

另類議題 看見社會多元包容

她也發現,其實不只是女同志,其他對自己性向有質疑、搖擺的女生,或只是單純喜歡視覺風格的人,都會來關注《LEZS》,原來《LEZS》的影響力也可以這樣展現。

王安頤粗估,採取季刊發行模式的《LEZS》,一季發行量約1到2萬本,銷售好的時銷售量可達七至八成,鋪貨通路包括女同書店、一般大眾書店及網路平台。

她說,在一般大眾書店的平台其實很重要,除了能更擴展影響力,在言論自由度如此高的台灣,有這樣一本女同雜誌流通販賣,也象徵社會可包容公開談論女同性戀議題。

她說,目前運作的困難點在於,如何找到出櫃女同志願意站在第一線,現身說法來談她的生命故事,特別是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物,雖然過程困難,但成功後引發的話題和後續效應必然非常大。

王安頤的下個目標是,繼續擴大《LEZS》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看見《LEZS》,特別是在網路通路部分,藉由網路,她希望讓全球華人都能看到《LEZS》。

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她認為台灣是亞洲區最有可能第一個實現同志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王安頤說,自己心中有更大的使命,不管是做派對還是雜誌事業,希望不僅為了女同志群體,而是能藉此與非同志族群有更多互動連結,引發社會上的同理,賦予台灣同志更好的基本人權保障。

經濟日報╱吳佳蓉 2014.08.04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