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31 12:19:18→☆ 魅格格 ★←

烏干達反同性戀法引起全球杯葛(圖)。(2014.05.31)

烏干達反同性戀法引起全球杯葛(圖)

  圖:兩名烏干達同性戀者躲在被稱作“安全之家”(Safe House)的單人房中。這裡終日上鎖,專門收留在烏干達遭受迫害的同性戀人士。(美聯社)

  作者: Zou Chi

  2014年2月24日,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Yoweri Museveni)簽署了極端嚴厲的反同性戀法案(anti- Gay bill),並於即日起生效。法案內容稱,首次出現“同性戀行為”將被判監14年,若再犯或進行“同性戀行為”的其中一方是艾滋病患者,則可能被判終身監禁。此外,如果教唆或協助同性戀,也可能被判7年徒刑。

  烏干達過度嚴厲的反同性戀法案引起全球杯葛,也讓許多人終於開始關注這個遙遠的東非國家裡被壓迫的六色彩虹。

  烏干達社會瀰漫的恐同陰霾,主要來自早期艾滋病的蔓延和保守教會的龐大勢力。過去的傳統社會中,同性戀曾見容於烏干達社會。直到1987年第一位基督教傳教士帶著良好的醫療與教育知識抵達烏干達,獲得人民廣泛信賴後,才讓成為教會國家的烏干達開始為同性戀者貼上邪惡的標籤,並與艾滋蔓延劃上等號。

  同性戀者在烏干達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烏干達恐同者會在學校和教堂公開譴責同性戀,甚至勒令他們強制退學。此外,同性戀者不僅常遭到勒索、敲詐和暴力威脅,甚至有人以“矯正性傾向”之名強暴女同性戀者,使許多人被迫隱藏在暗無天日的社會死角,以避免壓迫。

  BBC紀錄片《世界上對同性戀者最糟糕的地方》詳細記錄了英國電台同性戀DJ斯科特·邁爾斯(Scott Mills)在烏干達遭受的歧視。

  除了社會輿論,烏干達同性戀者還必鬚麵對媒體的惡意攻擊。2010年烏干達小報《滾石》(與同名娛樂雜誌無關)發布了以烏干達同性戀權益之父大衛·卡托(David K​​ato)為首的同性戀名單,煽動全民公開處決這些“讓烏干達得到不明致命疾病”的人士。《滾石》的報導最終引起軒然大波,最後在烏干達政府下令調查後確定停刊。

  被報導列為“頭號同性戀”的卡託於2011年初贏得了控告《滾石》的官司,卻在同年1月26日被發現頭顱遭鐵鎚攻擊,陳屍家中。卡托是“烏干達性少數組織”(Sexual Minorities Uganda)首席顧問,烏干達警方在調查後初步判定卡托死於搶劫殺人,然而烏干達的同性戀團體和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卡託的遇害與恐同有關,呼籲警方詳加調查。

  烏干達反同性戀法案最早由國會議員大衛​​·巴哈提(David Bahati)於2009年10月14日提出,法案規定被發現有同性戀行為者最重可判死刑。這項法案引起國際社會對烏干達同性戀群體的關注,基督教界、法律界、人權團體針對法案的危險性進行激烈譴責,然而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仍堅持於今年初通過法案,唯一的改變只是將死刑調整為終生監禁。

  穆塞韋尼在簽署法案時聲稱:“同性戀傾向是後天形成的,應接受治療。為了阻止來自西方的同性戀在烏干達四處宣揚,甚至利用貧窮的烏干達人賣淫賺錢,我們必須立法禁止。”

  烏干達總統簽署反同性戀法案第二天,一份名為“紅辣椒”的烏干達報紙竟以頭版刊登國內200名同性戀者的姓名和照片,使烏干達同性戀社群再次風聲鶴唳,擔心自己被殺害。《紅辣椒》編輯比亞拉巴哈(Ben Byarabaha)對此稱,他們僅公佈知名同性戀者的全名,其餘人士只用化名報導,但同性戀人士仍冒著因照片被公開而受害的風險。烏干達女同性戀者卡夏(Jacqueline Kasha)將此報導稱為“媒體的政治迫害”。

  即使被法律與社會嚴重污名化,烏干達LGBT組織仍勇敢地在2012年8月舉辦了該國第一次同性戀遊行。這場遊行在烏干達恩德培舉行,牙買加LGBT運動人士湯姆林森(Maurice Tomlinson)擔任活動司儀,參與人士踴躍,活動中還包含一場愉快的海灘派對。然而烏干達警方卻在遊行過程中突襲逮捕,拘留部分同性戀權益人士,事後將他們全部釋放。

  烏干達反同性戀法案通過後,今年3月初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同性戀遊行主題被定為“愛烏干達,恨恐同症”,來自全世界、聚集在南非的同性戀支持者,高舉聲援標語,一起抗議烏干達總統簽署的反同性戀法案。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與譴責不斷湧現。

  早在2009年烏干達議員首次提出反同性戀法案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便公開指責該法案“令人作嘔”,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曾致電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表達對“反同性戀法案”的強烈關注。美國眾議院數十名議員當時發起決議案,譴責烏干達“反同性戀法案”嚴重侵犯人權。

  普世聖公會精神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羅溫·威廉斯(Rowan Williams)也曾公開反對烏干達將同性戀行為納入刑法,他指出:“反同性戀法案的嚴苛程度令人震驚。我無法設想它能得到近幾十年遵守聖公會教義的信徒支持。除了訴諸死刑,它不能讓我們提供牧靈照顧,甚至企圖將牧師變成告密者。”

  烏干達天主教團體也公開反對,他們稱支持政府在維護“自然”家庭及“傳統”價值觀上作出的努力,但不認同法案中嚴苛的條文。即使天主教團體仍堅持同性戀行為“不道德”且“違反自然”,他們也強調:“對同性戀行為引入死刑和監禁是針對人,而不是設法為這些需要轉化、懺悔、支持和希望,提供輔導和伸出同情之手。”

  對於奧巴馬的批評,烏干達道德事務部長詹姆斯·布托羅回應:“烏干達議會正在為本國人民的利益盡到立法責任,而美國沒有權力對烏干達議會指手劃腳,我們完全不能接受。”

  今年初烏干達總統正式簽署反同性戀法案後,歐美國家對此表達不滿,美國、加拿大和歐盟警告將切斷對烏經濟援助。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表示,新的反同性戀法案會使烏干達同性戀者逃避HIV測試,對公眾健康構成影響。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嚴正要求烏干達重新檢視或廢除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