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讀物推介《細讀外傭同志的故事》。(2014.03.19)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生彭家維(Janet)
當一個人隻身離開親人朋友,身處異鄉打工,為的到底是什麼?外傭離鄉別井來到陌生的大城市,她們的感受到底如何?我們在街上見過不少外地來的幫傭,她們與我們有著不同的膚色,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
在香港,或因她們的外貌和生活習慣與“大眾”不同,她們成為社會上的小眾。而小眾的身份,亦為她們帶來不公的對待。從替她們起諢號,到在行動上當她們是次一等的人:剋扣工資、假期,以至虐待。這些問題,從早前的外傭被虐事件可見一斑。可是,既然來了,她們又得無奈接受這些不公的對待……慢著,這不就跟同志朋友的遭遇很相似嗎?
話說回來,外傭中也有同志。我們在街上很容易會遇到一些打扮入型入格的東南亞裔女生,牽著另一個打扮花俏的東南亞裔女生。這些外籍女同志,在家鄉因宗教文化問題,不能跟同性談戀愛。來了香港,似乎比較開放,她們都較不忌諱——至少在異地不用承受家人要她們結婚的壓力。( 延伸閱讀 )
離開家鄉,她們可以放膽去愛,那就可以算是比較幸福的一群嗎?筆者並不知道。
圖片來源: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網站
對於外傭同志,各人都有不同的感覺。聽說有些女雇主會比較喜歡打扮男性化的外傭,原因是不用擔心男雇主越軌。但相信有更多的外傭同志,會因為她們的外表及性傾向而遇到不公。而如果因為“同志”身份而遭雇主對待不公,她們更是投訴無門——她們背著一身中介費啊什麼雜費,還有在家鄉等她們匯款的家人……她們並不能像香港人那麼輕易“東家唔打打西家”。因此,如果外傭是“小眾”的話,外傭中的同志,就是“小眾中的小眾”,面對的壓迫也許比本地同志更大。
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家鄉打工、放膽牽起所愛的人(不管是同性抑或異性)的手,也都只是希望得到幸福。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收集了台灣菲律賓外傭的故事,再由其理事長顧玉玲編寫成《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作者從外傭的角度出發,書寫了她們的生活、工作、愛情、家庭和夢想。當中幾位外傭的故事,更拍成紀錄片《T婆工廠》,該片更是香港同志影展2013的參展電影之一。詳看G點電視製作的《同讀一分鐘》第三集:
《同讀一分鐘》第三集:彭家維推介《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 優酷鏈接 )
http://www.danlan.org/disparticle_46560.htm
拍攝:Yat,阿華
製作助理:Lo Yu, Stephanie Lee
剪接:Mo
字幕:Stephanie Lee
多關心、多了解身邊的外傭,聆聽她們的故事,也許,這是共同尋求一個更幸福融洽的社會的方法。說不定您會在她們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然後發現,原來“我們”也可以是“她們”,其實大家也可以是“我們”的連續體的一員。
撰文:Stephanie Lee
編輯:Mo
女同學社(leslovestudy.com)是一個由同誌社群創辦和經營的倡議組織(advocacy group)。2008年創辦G點電視(GDotTV.com),為香港首個為同誌社群服務的網絡電視台。
(本文由女同學社授權淡藍網發布,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