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回應:迪士尼的壞女兒死去了!(2014.03.03)
■連柏翰
電影《冰雪奇緣》因為主角艾莎的天生怪異以及自我放逐等經歷,常常被同志族群所投射,他們因為艾莎最終以自己真實的面貌被家庭與國家所擁抱而深受感動,但我要嘗試做一個不同的解讀。
首先,艾莎因為被歧視以及會傷害到她的家人與國民,走上了自我放逐之路,想要永遠住在冰山裡不與人來往。但因為她的存在還是威脅到了整個國家,冰雪遍布全國,因此她的妹妹安娜上山請求她收回詛咒,並且回去艾倫戴爾王國與他們一起居住。
原先走上冰山的艾莎好不容易感覺到自由解放,可以「嘗試突破自己的極限」(註1),但是因為妹妹的請求與士兵的追殺,她被迫回到山下的國度,找尋與人們相處的辦法。
艾莎生來就面對一個問題,有如同志的身分會傷害到常態的性/別社會,她無法控制會傷害人的巫術。艾莎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離開她的家人與國家,一個是學會控制她的巫術(同志身分)。電影的結尾是後者。但艾莎該如何控制巫術?電影為她找到的答案就是愛,親愛的,用愛來控制一切。
當艾莎在冰山上唱著廣為受人喜愛的主題曲時,她脫去所有過去的束縛,頭飾、皇袍、皇冠、手套等,她發揮怪異巫術的最大極限,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冰雪城堡,舉手投足間充滿了妖媚姿態,她睥睨「因為距離而變得渺小的過眼雲煙」(同註1),伸展酷異的自我,成為了佔據東方一角的邪惡女巫(註2)。
接著,艾莎那不可收拾的巫術搗亂了人們所賴以生活的正常秩序,為求停止被持續的追殺,她必須接受和家人與世人之間的最大公約價值──愛,才能夠生存下來。當艾莎回到艾倫戴爾時,她變回了那個和藹的姐姐與皇后,必須以家人及國民的歡樂與福祉為第一優先,邪惡巫術必須要轉換成愛才能使用,奇異身分必須要以愛的面貌示人,艾莎萎縮了在山頭上放歌的怪異自我,成全了艾倫戴爾夏日裡的歡樂涼爽。在家國內的艾莎不再是能「做自己」(註3)的她,而是被家國力量牽制住的她,歧視與壓迫等力道並沒有消失,它只是轉換為愛。
然而,電影並不只讓艾莎被以愛之名的正常化,它將艾莎的酷兒身分正向扭曲到最高點。艾莎最終當上一國之后,她從不懂得收斂怪異身分的自我放逐,到後來總算改邪歸正的浪女回頭,艾莎不只和平的與人相處,更進一步的,她成為領導與象徵正常秩序的皇后。艾莎被逼使站上最高的典範位置示眾,她的巫術被擠壓、狹化成愛來服務家人與國民,在全體國民及全球觀眾的「愛」之中無法下台。
簡言之,艾莎就是那個被摸頭、被模塑、被打壓過後的前酷兒、現正典的楷模,所有的酷兒請你們跟她學習,不准不聽話的離家出走,要收斂自己的怪異特質,乖乖的被正典的家與國所收編。
因此,我們越是喝采艾莎最終學會「接受自己」、「慶祝自己」、與國/家相聚,越是將那個在冰山上放逐自我,感受自由、酷兒性解脫的她埋到黑暗的冰天雪地裡。在正典同志家國敘事的愛之中,酷兒艾莎就如此一次又一次的死去。(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生)
註1:電影主題曲《Let It Go》的歌詞。
註2:飾演艾莎的演員為Idina Menzel,她的代表作為音樂劇《女巫前傳》(Wicked),在其中飾演被世人誤會的東方「壞」女巫。
註3:取自立報《讀者來稿:迪士尼的乖女兒「出櫃」了!》的最後一句話。
圖片來源:華特迪士尼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