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中立教養:讓孩子自己選。(2014.02.17)
性別中立教養 讓孩子自己選
【記者李威撰整理報導】由於馬丁與麗莎這一對父母的緣故,麥斯(Max Price)的童年顯得比別人家的小孩更有趣。為了讓麥斯長大不會變得具有侵略性,這對父母按照所謂的「性別中立教養法」(Gender Neutral Parenting)來教養孩子。
鼓勵自我表達 不設框限
快滿2歲的麥斯,是個健康快樂的孩子。他穿著紅色格子衫,鏽色牛仔褲,在客廳裡推著玩具摩托車跑來跑去。下午的時候,換上深藍底色、綴有火鶴圖案的及膝連身裙,手裡拿著金髮洋娃娃,玩起扮家家酒。
「如果麥斯想穿粉紅色短裙跟戴上仙女翅膀,那就讓他穿戴吧。」23歲的麗莎表示:「他只是在表達自己,我不想去框住他、把他放進框框裡。我想教他的,就是盡情做他自己。他可以選自己想穿的衣服,冬天只要夠保暖就好了,他想要的我會買給他。」
有別於把小孩硬是分成「男孩」或「女孩」來教養,性別中立的教養方式鼓勵孩子盡情自我表達,性別認同的問題留待孩子長大自行決定。父母扮演輔助者的角色,讓孩子接觸男性與女性的各種物件,協助孩子徹底發現自我,同時給予孩子肯定,讓孩子喜歡自己,毋需因為不符社會對男子氣慨或女性特質的期待而感到抱歉。
這家人住在英國的瓦索(Walsall),客人登門拜訪的時候,看到他們教養麥斯的方式,麗莎說:「他們會露出異樣又覺得有趣的眼神,帶著一點不與認同,但只要我們解釋如何養大孩子,然後解釋原因,他們會試著去理解。」她說,大多數人最後都會支持我們。
「我希望,麥斯長大以後不會被欺負。但我們這麼做,有一部分也是希望灌輸麥斯自信心,以及自我認同感,讓他不去在意別人怎麼想。」如果麥斯不愛踢足球,而是喜歡把指甲塗得閃亮亮,這對父母一點也不擔憂,只會看作是一種可愛的自我表現。
刻板印象會扭曲價值觀
麗莎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表示,1年前她在親子網站看到許多網友在討論強暴案的新聞,她就開始決定,要讓麥斯自己決定要當個男孩或女孩。麗莎表示:「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相當有害的,他們告訴男孩子要有侵略性、可以主宰女性。」
麗莎表示:「有研究指出,『男還要有男孩的樣子』基本上就是告訴男孩子,那樣做是OK的,因為侵略性就是他們的本質。對他們或女性來說,都是有害的。」
麗莎的先生馬丁,先前有過一段婚姻,跟前妻生了2個小孩,都是按傳統的性別角色來撫養他們。馬丁想起小時候,「爸媽告訴我,小時候我跟姊姊一起玩洋娃娃,但這也沒礙著我,我也不曉得這為何會礙到任何人。」
34歲的馬丁現在是一名無業導遊,「我覺得我先生比我更像女性主義者。」麗莎說:「他最關心的通常只是『麥斯的鞋子搭不搭身上的衣服』。」
「性別中立教養」的概念,1970年代開始流行於美國女性主義的圈子,這是受到女星瑪洛•托馬斯(Marlo Thomas)的啟發,因為當時她寫了一本名叫《自由地去做你和我》(Free to Be You & Me)的暢銷童書,而且最近又有不少人開始重溫這本著作。
如果沒意外,麥斯到了該去學校讀書的時候,會被要求穿著特定性別的服裝。但麗莎跟馬丁另有打算,希望讓他繼續隨心所欲地穿著。「我們打算讓麥斯在家自學,」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麗莎說:「不過,如果他最後還是想去學校讀書,而且想要穿著女生制服,我絕對不會阻止他。」
不能用外表評價他人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對家長的理念,但她說:「就我想得到的範圍,如果他是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或無性戀,這些都不打緊。生下他的時候,我沒有說『你得如此我才要愛你』;無論他怎樣,我都愛他。」
2011年加拿大有一對夫妻在生出孩子以後,基於「自由與選擇」的考量,決定不告訴任何人新生兒的性別,當時孩子的父親說:「如果你真的想要認識一個人,何必管他兩腿中間是甚麼。」登上加拿大的頭條。
2012年英國劍橋郡(Cambridgeshire)也有一對夫妻,以性別中立教養的方式,撫養一名生理女性的孩子。這對夫妻希望可以藉此讓他/她展現「真正的個性」。
圖片來源:路透
性別中立教養 讓孩子自己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