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專家:當家長知道孩子是同性戀以後。(2014.02.01)
作者:甄宏麗
青少年發現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的時候,最糾結的就是無法和家長交代,最看重的也是家長的尊重、理解、接納和認可。當別人都拋來異樣的眼光時,如果自己的家長都不站在自己這邊,孩子確實是孤立無援,亞歷山大啊!社會上迎合家長的願望開設的各種“同性戀治療中心”,也是利用了家長盲目“救孩子”的心理來盈利,孩子在不正確對待同性戀者的環境中會遭受可怕的經歷,反而造成心身傷害。因此當家長知道孩子是同性戀以後的處理方法非常重要。
當家長知道孩子是同性戀之後
沒有家長因為孩子是異性戀而不知所措,是因為家長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應該這樣。同性戀是少數人群的性取向,是家長始料不及的,因此家長通常會經歷複雜而強烈的情緒變化過程。通常,人們在這樣的情緒狀態中,會有相應的行為(不理智的行為),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特點,無可厚非。但是,人們情緒化的行為往往導致不良後果,甚至讓自己追悔莫及。所以,我們要給同性戀孩子的家長以下一些建議,盡可能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和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
近期原則
盡全力傾聽
除非是被家長無意中發現,否則孩子在和家長出櫃之前,一定是經過長期的思想鬥爭。因此,家長必須耐心聽孩子說的每一個字,特別是為什麼ta選擇在這個時候和家長出櫃。家長的傾聽越耐心,越能掌握盡可能多的信息,給孩子機會,也給自己一個相對充足的心理反應的時間,給驚訝的情緒反應一個平緩的機會。沒有足夠的傾聽,你的所有行為都將面臨更多的風險。
就事論事的澄清
在傾聽的基礎上,家長一定存在很多困惑,所以,提問題肯定是需要的。提問的時候不能帶有敵對情緒,要就事論事。因為你不知道同性戀的世界,也不知道你的孩子這部分生活經歷,提問就是為了弄明白,不是為了羞辱或者指責孩子。所謂不恥下問是學習的重要品質,用在這裡很貼切。
關注自己的情緒
上面提到,你現在的情緒很容易激動,不利於任何問題的澄清和解決。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是否適合進行談話溝通,或者做決定。成年人應該比孩子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好榜樣。
不評判地接納孩子傳遞的所有信息
不論你是否願意接受,這至少已經是孩子認為的既定事實了。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你需要自己進行判斷,而正確的判斷需要足夠的事實信息,而不是情緒化的衝動。因此,要使用你比孩子寬廣的胸懷去不評判地接納孩子說給你聽的每句話。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重大的事情面前不慌亂,才能整理自己的思路,做出決策。
明確孩子的性取向在親朋中的出櫃範圍
面對這個讓你束手無策的問題,家長很可能在急於尋求幫助的過程中讓更多的人知道,因為這是孩子的隱私,應該徵得ta的同意才能告訴別人。特別是在親朋中的出櫃還是很敏感的,關係到你們家的每個人的利益,應該是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決定。
不急於做決定
在情緒化明顯的時期,對於你知之甚少,或者道聽途說的,關係到孩子的重要決定要非常慎重。建議至少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再做和這件事相關的任何決定。如果必須在短期內做決定的話,強烈建議找性教育專家諮詢後再做決定。
及時表達對孩子的關愛
孩子向父母出櫃的時候,是抱著對家長的極大的信任,並渴望得到家長的理解或幫助的。因此,不論家長對同性戀的態度如何,對孩子的這份感情需要家長積極回應。特別是中國的家長,應該明確表達“孩子,我們愛你”。
遠期原則
惡補性取向知識
在中國,同性戀的知識在性教育專業人士中還存在很多誤區,更何況普通的家長。人生不能原諒的錯誤是因為無知犯下的。因此,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趕緊學習同性戀的知識,網絡、書籍,或者找專家諮詢都是可行的。但是,很遺憾地告訴大家,由於同性戀的知識在不斷地科學化,很多書本中的知識很陳舊,比如同性戀是病,同性戀是可以糾正的等等,會誤導讀者,請大家謹慎。
把孩子當專家的身份和孩子交流
孩子向家長出櫃是瞬間的事情,但是ta自己探索自己的性取向一定是有一段時間了,ta一定比家長了解更多的同性戀的信息,因此把孩子當專家,了解更多的信息,事半功倍。
強調安全性行為原則
作為家長,有權利給孩子提要求。無論性取向如何,安全性行為是底線,安全套的使用必須堅持!
孩子的發展規劃
同性戀在中國乃至世界也始終是少數群體,被理解和被接納的程度相差非常大。要和孩子一起充分地討論同性戀面臨的社會問題,詳細地討論學習生活工作的細節,想到各種積極的和消極的因素的可能性,幫助孩子在新的角色中安排好生活。
家庭的發展規劃
雖然性取向是孩子個人的事情,但是畢竟中國的家庭模式中,家庭成員的關係比較緊密,一個人的事很容易變成一個家庭的事。涉及到戀愛婚姻生育等問題,更是家庭的事情。因此,同性戀的孩子的家長要重新設計家庭的發展規劃,調整你們的家庭生活期待,這涉及到調整傳統家庭觀念等價值觀的問題,是個長期的漫長的過程。建議參加同性戀親友懇談會,並參加各種性教育家長培訓,以幫助自己度過這個過程。
作者簡介
甄宏麗,北京大學醫學心理學博士,北京五洲醫院女性性健康學科帶頭人,中國性學會理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委會副主任,“新浪健康”、《心理月刊》等媒體長期特約專家。
(本文由淡藍網合作媒體“ 談性說愛中文網 ”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