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少女資深以後:無處不性別。(2014.01.14)
■崔妮
朋友前陣子上了一連串的性別平等研習,回來之後有感而發的說:「性別教育最需要教的是大人。」於我聽來也是頗有感觸。
許多夥伴在學校體系裡很努力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有機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些影響,但我們也很清楚,光靠學校老師是不夠的,孩子的生活中會接觸的大人各式各樣,除了家長、照顧的長輩之外,可能還有課後照顧的志工老師或教保員、安親班或補習班的老師,加上學校也可能接觸故事媽媽、彩虹媽媽等家長志工,這麼多不同的大人都有機會觀察到孩子之間的互動,也是孩子發問解惑的對象,各種性別的議題就在這之中,而我們這群接觸孩子的大人,自己受過什麼樣的性別教育呢?
在我們觀察孩子對於性別或性議題的反應時,其實反映的是身邊大人給予怎樣的回應態度或討論空間,同時也看到,當大人生活在充斥各種資訊的環境中,小孩生活週遭,其實同步環繞著各種資訊,大人可能因適應不良或有意識的不看不聽,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已經是原生的環境,他們從中學習、也與之適應共處,於是,大人常會訝異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早就問那麼多、懂那麼多。
當兩個小男生因為打鬧而抱在一起,明明是很開心、感情很好的擁抱,旁邊的小女生卻大叫著「好噁心」,兩個小男生表情有些詫異。如果你是旁邊的大人,可以怎麼回應?是贊聲說同性戀很噁心,或是釐清友好的擁抱不一定是同性戀,如果是同性戀有什麼好噁心?
當你聽見孩子自己聊天時問別人,女生跟女生可以結婚嗎?又聽到旁邊的人七嘴八舌,有人說可以,有人說不行,還有孩子說曾經看過報紙上有兩個男生的結婚照,所以應該可以吧。如果你是偷聽的大人,你會想要衝過去跟他們好好談一談嗎?如果他們沒有來問你,可以讓討論而不是標準答案留給孩子嗎?
當阿嬤聊到她生了3個女兒,當年先生認為鄉下女生小學畢業就夠了,年邁的阿嬤想到當年,仍氣憤難平,女生不是人嗎?為什麼不能繼續唸書,就算先生反對,在阿嬤的堅持下,又是賺錢又是督促女兒課業,讓她們一路唸完大專,找到穩定的工作,如今,她也用一樣的標準監督孫女,自傲孫女雖然刁鑽,但就是聰明才會如此,看著阿嬤因堅持讓女性受教育而承擔有形無形的壓力,看見在每一個地方都會有這樣不服從傳統觀念的人們,用自己的堅持跟力量改變家中女性的命運,她們的奮戰不輸在立法院遊說修法的婦女運動者。
種種都更證明,生活無處不性別,性別教育不只是課堂上或活動中才會發生,而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隨時隨地都可能有機會。
(組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