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性別議題缺席的5項觀點。(2013.12.31)
2013性別議題缺席的5項觀點
- 2013-12-31 20:17 作者:本報訊206
【記者李威撰整理報導】
2013年是性別新聞豐富而多元的一年,但在告別2013年的同時,有些可能被忽略的性別新聞值得我們回頭反思,以及進一步關注他們的未來動向。經過與專家學者的討論,以下分別就成家、婦女、同志、教育及醫療等5個面向提出5項需要更多關注的重要議題。
(上圖)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多個性別人權團體,2013年10月3日在立院舉行記者會,將包括「婚姻平權」等3種版本多元成家方案送立院,呼口號表達多元性別婚姻訴求。(圖文/中央社)
【成家:去婚姻特權】
今年最熱門的性別議題非多元成家莫屬,其中又以通過1讀的「婚姻平權」草案為主戰場。但無論是社會輿論或媒體報導,呈現的主要是兩股力量的拉扯:一邊是捍衛傳統婚姻價值的反對者,一邊是爭取進入婚姻的支持者。然而,另一股挑戰「婚姻本質」的聲音,卻較少被人注意。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指出,質疑同性不能結婚的時候,也必須檢視婚姻本身的問題,否則爭取婚姻權的意義不大,甚至會落入不利處境。
王蘋指出,現行婚姻制度跟太多的權利與義務糾結在一起。雖然醫療探視、遺產繼承等權利的保障,需要婚姻來賦予合法地位,但王蘋質疑,為何這些權利不能還給每一個人,由自己來決定?配偶有性忠貞及同居等義務,同樣也限制了個人自由。王蘋表示,為何權利要跟婚姻或血緣綁在一塊?為何不能是個人意志的表達?她認為,婚姻應該簡單化、去國家化,將權利義務與婚姻脫鉤,並進一步思考:哪種親密關係才能真正保留自由的可能性?
另外王蘋也指出,歷史中發展出的婚姻建制大有問題,當家庭跟婚姻成為國家便於管理的單位時,家庭的存在卻又讓國家可以推卸責任,長期照顧就是一例,推動照顧公共化是更緊要的問題。
【婦女:人工生殖法修訂】
在立委江慧貞的推動下,《人工生殖法》修正案已經送入立院,衛福部的對案預計明年初也會送達。但無論是江版或政院版的修正案,都存在巨大爭議。
首先是代孕問題。婦女新知秘書長林實芳指出,兩版本最糟糕的部分在於受精卵一旦著床,胚胎的法定代理人即被推定為委託父母。換句話說,委託者有權決定是否減胎、人工流產、怎麼生、吃哪些營養品,無視子宮提供者的身體自主權。另外,放任當事人自行協商代孕事宜,吃虧的往往是代孕的弱勢者。林實芳強調,她只是點出修正案的瑕疵,不意味她支持代孕。
另外,兩修正案仍不打算開放單身女性使用人工受孕技術。林實芳質疑,既然已經開放單身收養,為何生殖卻要繼續綁著婚姻?堅持孩子應該出生在一父一母家庭?她說,單女決定要人工受孕,基本上經過審慎考量,且評估過有良好的支持系統。況且,政府如果覺得生育率很重要,為何不願開放?
▲立法院2013年7月9日舉行「《人工生殖法》還能為不孕夫妻做什麼?」討論會,國民黨立委江惠貞(右起)、徐少萍邀請婦女團體、醫師代表、學者專家等共同討論。(圖文/姜林佑)
【同志:看不見的親密暴力】
過去1年多,新聞偶爾會傳出同志親密暴力事件,今年5月,台中某一汽車旅館發生女同志情殺案,但同志的親密暴力卻鮮少獲得注意。儘管衛福部保護服務司拍攝宣導影片、送公務人員出國考察,成效十分有限。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指出,同志親密暴力一直存在,但出面求助的案量過於稀少,這一現象與同志缺乏國家及社會認可脫不了關係。
呂欣潔表示,光有《家暴法》仍不夠,國家必須在各制度層面承認同志伴侶的存在,國家的認可,可改變同志看待自我伴侶關係的方式。另外,所有交往關係難免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但社會氛圍的原故,同志需要經常凸顯光明美好的一面,結果反而讓負面遭遇較少被攤在陽光下。
呂欣潔認為,除了國家及社會的承認,另一項要務是加強警政、社工、教育及司法人員的訓練,訓練如果可以提前至專業人員的教育階段,會是更理想的作法。她提到,澳洲警局的同志事務專員或荷蘭、美國的制度都值得我們借鏡。
【教育:提供家長性/別教育資源】
性/別教育方面,向來是最敏感的教育議題之一,今年的《青春水漾》則是引起最多討論。面對性/別教育,抱持反對意見的往往是家長,但如何提供家長更充足的性別教育資源,卻也是長期被忽略的議題。
國立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 go」製作主持人洪文龍表示,民間團體推廣性別教育,重點大多放在教師人員,但許多教師向他反應,其實阻力主要是來自家長,而校方對家長的意見又特別慎重。
洪文龍指出,目前中小學家長年紀約莫3、40歲,小時候接受的性/別教育可能不夠完善,就像今年北中南舉行《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法公聽會,不少出席的家長就表態反對「多元」性別的說法。由此可見,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家長的認知。洪文龍建議,各縣市都有家庭教育中心,可以提供性別平等教育資源;學校方面,除了舉辦教師研習營,還可以為家長舉辦性別教育相關活動。
【醫療:校園防治愛滋趨於積極】
醫療方面,愛滋感染者的權益過去1年露出曙光,不只是愛滋國賠首例確立了感染者的隱私權,政府也打算不再驅逐外籍感染者出境。另外,今年開始陸續有大專院校在校園設置保險套販賣機,背後的現象值得觀察與追蹤。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指出,由於感染者年輕化,教育部2013開始,將各校感染數字提供給大專院校、高中職的高階行政主管(含校長),成功改變學校的被動態度,開始認真在校園推動愛滋防治,高階主管不僅開始上愛滋課程,同時也被鼓勵與各縣市衛生局合作,在校內設置保險套販賣機。不過,林宜慧表示,根據高階主管上完課的後測成績,「知識題」表現尚可,但「態度題」部分,被問到「願不願意愛滋感染者當你鄰居」等問題時,部分高階主管的接受度卻比學生要低。
林宜慧表示,在校園推動愛滋防治,2013年有了好的開始,而主管人員2013年的成績表現可以作為基線,用以評量各校負責推動防治的主管人員是否有逐年提升對愛滋感染者的接納程度。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2013年7月3日召開「首例!役男愛滋隱私遭洩判賠定讞」記者會,當事人愛滋感染者小健(左)出面說明,呼籲公務機關重視保護感染者的隱私。(圖文/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