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DxTaipei/2013】孩子的性觀念,從愛教起。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至今年十月底的統計,國內愛滋病感染累積通報的兩萬六千餘件中,15到24歲的感染者已佔感染人數兩成,此數據導致大眾認為校園性教育依然不足。另一方面,教育部在近年編制的國中小性別平等教材受到監察院糾正,指出其對墮胎、同志性愛的描述不當,且提及合意性行為的部分有違背法律之疑。面對過與不及皆非的情況,教育部和大眾都該回頭審思「性教育」的本質。
喜劇表演家Julia Sweeney在她八歲女兒詢問有關「青蛙繁殖」的話題時,以幽默的比喻讓年紀幼小的女兒對「性」有了第一步認識。
影片請連結: http://tedxtaipei.com/2013/11/julia-sweeney-has-the-talk/
將「性」帶入生活
每個家長看待性的態度,是影響孩子性觀念的首要關鍵。
Julia利用青蛙蛋和池塘的比喻,讓孩子了解受精體和子宮的功能,接著再以遊樂場加化糞池來說明性愛和陰道。當幼童問起關於性的問題時,我們是否也能如此巧妙地將性「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孩子對性的正確觀念呢?
在家長課前的引導下,孩童可以越早了解「性」是人行為的一部分,不用刻意迴避也不用對發問難以啟齒。在此基礎下,孩童就會以健康、好奇的心態去迎接學校的性教育課程,從中了解自己、了解兩性、了解「性」所附帶的責任與義務。
性教育的本質
性教育為教育的其中一環,而回歸教育的本質,即為「使人成為人」。
以此探討台灣的過去與現在。在過去社會,缺乏的是對兩性的了解,每個人的性觀念不一致,甚至對女性有偏見,以致於遇到問題想找幫助時卻無處可尋。有鑑於此狀況,教育部開始規畫性教育課程,讓下一代能從教育中了解身為「人」而該具備的性知識。由以上可知,教育是針對社會變遷使下一代調整適應的過程。
處在現今社會,墮胎、同志性愛、性病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每個議題都是必須讓孩童及青少年了解的課題。因為了解,我們的下一代才會知道,在面對成長及進入社會時,該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重蹈過去的覆轍,因不了解而錯失擁有美好人生的機會。
性議題的Why & How
以同志性愛為例,學生該被教導關於同志性愛的Why和How。在了解Why的過程中,可以學習「性」是起源於「愛」。無論是異性或同性,「愛」才是「性」的重要基礎。而在教導How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因男女的生殖器官構造不同而造成和異性性行為的差異,以及如何避免性病傳染。
為學生在這兩點上解惑是教育部、教育機構及一般大眾共同的責任。而在解決疑惑的過程中,不同社會角色的教導方法雖因人而異,但核心觀念是讓學生因為懂「性」,而在面臨人生中的性議題時,可以了解不同年紀對「性」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並懂得保護自己。如同民法規定20歲時,成年人即有完全行為能力,因此滿20歲時,每個人都有認知,從那一天起就要對自己負全權責任。
每個人都不該否認性教育的必要性等同於任何一項教育的事實,性教育也屬於德智體群美的一部分。我們不該避而不答,也不該無篩選就提供資訊給下一代,此方式就如Julia巧妙回答問題但在看成人影片前止步。
目前,教育部已創建「性福e學園」等青少年網站提供性知識的基礎,另外也進行性教育專業人員的培訓;一般大眾除了多利用現有資源來調整教導方向外,在向教育機關提出建議時,也應該以尊重教育本質「使人成為人」的觀念為出發點。
撰稿:Mau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