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特稿】
「跨性別係一個光譜,男同女嘅分界唔再係好似以前咁清晰」,曾為逾百名跨性別人士進行評估的精神科醫生麥棨諾說。他認為,一個人的性別是生、心理的結合。過往便曾有雙性人個案,自小已因與別不同受盡煎熬,長大後再發現自己真正性別承受第二重打擊,結果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
【蘋果日報/特稿】
「跨性別係一個光譜,男同女嘅分界唔再係好似以前咁清晰」,曾為逾百名跨性別人士進行評估的精神科醫生麥棨諾說。他認為,一個人的性別是生、心理的結合。過往便曾有雙性人個案,自小已因與別不同受盡煎熬,長大後再發現自己真正性別承受第二重打擊,結果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
未有基因鑑定技術前,先天雌雄同體的小孩,做男或女多由父母決定;但麥棨諾指,即使現在有方法檢驗,仍有個案長有濃密體毛和鬍鬚,卻要按性染色體被迫當做女孩,「係咪俾佢着條裙、紮條辮,就等於佢係女仔?又有冇問過佢想點?」
麥說,他曾接觸一些年幼時因性徵不明確,被選擇當男或當女的個案,因外表或行為與同性不同,身心飽受煎熬;他們長大後發現自己真正性別與一直以為的不同,更會出現性別認同障礙。
1965年加拿大一名兩歲男生,割包皮時燒傷陰莖,經醫生建議下將之切除,在心理學家輔導及藥物治療下以女性方式養育,長大後他卻意識到自己男性身份,再做手術變男,結婚後卻抑鬱自殺,這反映了代替當事人選擇性別的問題。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