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9 17:02:04→☆ 魅格格 ★←

廣州:大學生辦活動 吳幼堅現場撐同志(圖)。(2013.04.18)

聽眾不怕出鏡,主動與吳幼堅、梁文輝和彩虹旗合影 (梁爽 攝)

  羊城晚報訊:讓異性戀撐同性戀,讓「直人」多聽聽「同志」的故事。4月15日晚,一場「直同分享會」在中山大學科技園舉行。全國第一位公開支持同性戀兒子的母親吳幼堅分享「同志」故事,並在現場跳起「彩虹之舞」,以感染了在場的「直人」。

  吳媽媽:他們會看到我的舞蹈

  15日晚,在中山大學科技園807室,小小的圖書室坐滿了人,沒有座位的聽眾站著。數十雙眼睛齊刷刷地投向講者、中國第一位在媒體上公開支持同性戀兒子的母親吳幼堅。即將滿66歲的吳幼堅當眾換上白色舞鞋,手執兩把彩虹扇,在眾人面前輕柔地跳起舞來。

  吳幼堅的胸前別了一枚精緻的彩虹玫瑰。彩虹旗是同性戀者平權運動常使用的標誌。「如果那些孩子(指自殺的同性戀者)在天堂,他們會看到我的舞蹈,」吳幼堅哽咽著說,「我要用行動告訴那些在或是不在的(同性戀)孩子,吳媽媽永遠記得他們。」

  吳幼堅講述自己從傾聽兒子「出櫃」(指同性戀者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性傾向)到為同性戀者及其父母提供公益服務的經歷,並分享一些「同志」的故事,其中就有小雨的故事。小雨「出櫃」獲得單親母親理解,卻無法擺脫富有而龐大的家族施加的壓力,不得不與女性結婚、出國深造,結果在出國後第三個月自殺離世。

  美國一項持續10年的研究表明,家庭不接納同性戀孩子與家庭接納同性戀孩子相比,孩子HIV感染率和自殺率高三倍,得抑鬱症的幾率高八倍。

  吳幼堅表示,去年她辭去擔任了3年半的同性戀親友會會長職務,回歸獨立公益人的身份,她希望未來能走進更多的機構開講座。「希望你們在我4月25日生日那天,到我的微博和博客上留言,不要光祝我生日快樂,來點實在的,給他們信心。」

  「直人」:同性戀者同樣有真愛

  這場活動的聽眾主要為異性戀者,也有同性戀者帶異性戀朋友參加。在同性戀圈子中,異性戀者被稱為「直人」,同性戀者被稱為「同志」,所以活動名為「直同分享會」。不少「直人」因為身邊有朋友「出櫃」,希望進一步瞭解「同志」而報名參加活動;也有人是為了學術研究或開展心理咨詢工作而來。

  15日晚是第二場「直同分享會」。在3月底舉行的第一場分享會上,「男同」阿旗在近40位聽眾面前講述了自己的三段感情經歷,包括他與男友談戀愛的細枝末節以及出國結婚、代孕小孩的計劃,「跟很多異性戀一樣」,他說。

  阿旗的頂頭上司對「同志」有誤解,疏遠他。「既然我是Gay(男同性戀),我就沒法退縮。有些問題無法迴避,我選擇做好自己該做的。我本來沒必要公開我的經歷,選擇站出來,就是希望為同性戀者樹立一個正面的形象。」阿旗說。

  分享會結束後,聽眾「小肥」在留言紙上寫道:「同性戀跟異性戀真的真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性戀者同樣有喜怒哀樂,同樣有真愛,異性戀者同樣存在不真誠的情況。今天聽了你們的故事後,確實感受到你們在情感上的投入,你們的真心。」聽眾「陳大文」說:「阿旗講述他的故事時閃爍出的真誠,直接打破了同性戀和異性戀的界限。不必說特別的理解和專門的尊重,因為本無區別。」

  發起人:充分動用「直人」力量

  分享會結束後,記者採訪了活動主辦方、公益組織「直同道合」的發起人梁文輝。梁文輝是廣外社工專業大三學生,一名「高調」的男同性戀者,2011年建立「直同道合」公益組織,今年1月向家人「出櫃」後被多家媒體報道。

  「直同道合」是第一個從異性戀者眼光切入「同志」話題的公益組織,該組織75%的志願者是「直人」,「直同分享會」是其中一個公益項目。梁文輝非常注重「直」與「同」的溝通,他說,現在全國各地的「同志」組織裡偶爾出現一兩個「直人」就很讓人鼓舞了。「按照國際公認的比例,同性戀占總人口的3%至5%,我們每約30位親友中就有一位『同志』。『同志』被『直人』包圍,所以我們要充分動用『直人』的力量。」

(記者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