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5 16:54:01→☆ 魅格格 ★←

【2010/01/11】中國首份女同性戀家暴調查:多數沉默淚水漣漣。

中國首份女同性戀家暴調查:多數沉默淚水漣漣(組圖)
  核心提示︰

  在同性伴侶中,猜疑、妒忌、吃醋的情緒與異姓伴侶其實並無二致。這也是女同性戀者之間「武力相向」的原因之一。

  我國首份關於女同性戀者家庭暴力的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女同性戀者半數遭受過來自父母、親屬或同性伴侶的暴力。

  雖然關於女同性戀者的家庭暴力不僅普通社會公眾聞所未聞,就連大部分從事反家暴工作多年的婦聯工作人員也知之甚少,但這一問題的普遍性即便在未來的全國性反家暴立法工作中也是值得重視的。


    「兩個女生在一起……也會打嗎?」

  


  

 

  


  1月4日,在北京某咖啡館,正低頭點煙的桔子(化名)聞言一震,她停止了手中的動作,抬起頭直勾勾地盯著記者。半晌之後,微微嘆了口氣,顫抖著點燃了手中的煙,在吞雲吐霧間,桔子講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夜半時分,本應是人們熟睡的時候,桔子和陽陽(化名)這對「拉拉」冤家,卻又一次上演武打戲。兩個人像以往一樣光著身子就撕扯起來,從床上掉到了地上,從床邊滾到了牆邊。

  最慘烈的一次是,撕扯中桔子摸到一把水果刀,記不清如何使的力,只記得水果刀從陽陽的肚皮上劃過,一道清晰的劃痕,血從裡面滲了出來。

  陽陽捂著肚子,痛苦地蜷縮在地;水果刀從桔子手中 當滑落。桔子和陽陽都傻了……

  
 

  

 

  


  兩個女生在一起也會打,答案是肯定的。桔子和陽陽就是個鮮活的版本,只是未經傳播鮮少人知道而已。

  由中國法學會反家暴網絡資助,我國已完成了首份關於女同性戀者家庭暴力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約有半數被調查的女同性戀者遭受過來自父母、親屬或同性伴侶的暴力。

  女同性戀,圈內外都習慣稱之為「拉拉」。在我國究竟有多少拉拉,真實數量無法統計。但即便按國際通行的同性戀佔人口比例的最低標準3%來計,這一群體的數量也高達數千萬。

  在採訪中,《法治週末》記者瞭解到,雖然關於女同性戀者的家庭暴力不僅普通社會公眾聞所未聞,就連大部分從事反家暴工作多年的婦聯工作人員也知之甚少,但這一問題的普遍性即便在未來的全國性反家暴立法工作中也是值得重視的。

    拉拉遭受的各方暴力

  
  

  

 

  


  趙樺(化名)是一名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幾年前她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同性伴侶。但那是一段趙樺不願意回憶起的痛苦經歷。

  從父母家庭暴力的陰影中,趙樺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性取向,卻不料又掉入另一個暴力陷阱之中。

  趙樺說女友的佔有欲很強,不喜歡她有個人安排,每次她要回父母家或和朋友出去玩,女友就抱怨連天,卻又拒絕跟她一起去。開始時,趙樺試著跟女友講道理,可女友馬上就發飆,不斷地說趙樺根本不愛她,背著她跟別人好。

  矛盾慢慢升級,女友竟然動手打了趙樺耳光。之後類似的情景不斷上演,女友出手也一次比一次重。「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年多。直到有一次她把我打暈了過去,我才下決心離開她。」趙樺說。

  首份調查報告顯示,拉拉遭遇的家庭暴力首先可能來自於同性伴侶。像趙樺一樣遭受過同性伴侶暴力的拉拉,幾乎佔到被調查人數的近一半(42.2%)。

  「圈外人難知圈內事。」背著陽光而坐,桔子疲倦的臉上多了一份憂鬱。

  桔子說,在她們的那個圈子中,家庭暴力其實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在同性伴侶中,猜疑、妒忌、吃醋的情緒與異姓伴侶其實並無二致。這也是桔子和陽陽「武力相向」的原因之一。

  首份調查報告負責人之一徐玢,在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拉拉之間暴力的發生往往是因為一方對另一方的感情忠貞度產生了懷疑。「由於同性戀關係不受法律保護也為社會歧視,因此容易彼此產生不信任感」。

  拉拉遭遇的家庭暴力還有可能來自父母,這個比例甚至比來自同性伴侶的暴力比例還要稍高一些,達到了48.2%。

  白雯(化名)是家中獨女,父母親開始並不知道她是拉拉,直到有一天她和女友在房間裡親熱時被父母撞見了。當家人得知了白雯的同性戀身份之後暴力就發生了。「我母親當時就趕走了我的女友,沒收了我的手機,並以死相逼不許我和女友來往」。

  在徐玢看來,這其中可能包含著對同性戀本身的絕對厭惡和歧視。

  徐玢說︰「在原生家庭中反映出來更多的還是社會對同性戀的歧視給家庭帶來的輿論壓力與暴力的關係。施暴者所承受的壓力是家庭成員中出現同性戀者(尤其是子女)而帶來或者可能帶來的社會輿論壓力。」

  在父母親和社會壓力之下,白雯順從了父母之命嫁給了一個男人,「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與白雯一樣,同樣面臨著父母親和社會壓力的孟萌(化名)結婚很早,丈夫比她大十歲左右。但婚後她對丈夫始終沒有感覺,總是思念自己原來的女友,並保持聯繫,最終釀成了一場悲劇。

  「為了跟她(前女友)見面我開始跟老公爭吵,吵著吵著他開始動手拉扯我,我還是不依,偷偷出去。回家後他就對我拳打腳踢。可我還是偷跑出去見女友,他也就發現一次打一次,一次比一次狠,我忍受了快一年,覺得他都快要把我打死了,但我實在沒法離開女友。終於情急之下,我拿起刀子刺進了他的大腿。他沒有死,而我則被關進去幾年,出來後離婚了。」孟萌輕描淡寫,彷彿在說別人的故事。

  孟萌其實並不是個案,在有或者有過異性伴侶的163個個案中,曾遭受過來自異性伴侶暴力的被調查者約佔25%。這也就意味著,女同性戀者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與男性結婚之後,同樣可能遭遇家庭暴力。

  究其原因,徐玢認為乃是由於現行法律是以異性婚姻作為合法關係,因此,如果已組成異性婚姻關係的一方由於同性伴侶關係的原因而試圖中止婚姻關係,則很容易遭到男方的威脅和暴力情況。

  拉拉們在描述來自父母親(包括親屬)的家庭暴力行為時,「侮辱謾罵」被列舉最多;在描述來自同性伴侶的家庭暴力行為時,「不理睬、漠視我的存在」則佔據近1/3;這一項也成為了來自異性伴侶的家庭暴力的首選項。更為詳盡的描述見圖所示。

    多數拉拉選擇了沉默

  在遭遇到家庭暴力時怎麼辦?

  桔子苦笑,趙樺無語,白雯淚水漣漣。

  
  

  

 

  


  這一刻,置身事外的她們或者會有百般情緒。但那一刻,在遭遇家庭暴力的那一刻,除了尋求私人支持和幫助之外,她們大多數選擇了沉默。

  首份調查報告也顯示,拉拉們在遭受家庭暴力時主要求助方式還是以社區內的私人性支持和幫助為主,而並非是通常情況下女性遭遇家庭暴力會求助婦聯等有關部門。

  桔子說,陽陽當時被送到醫院,及時得到救治,生命並沒有大礙,但從此她和陽陽也就分道揚鑣了。當她們身陷家庭暴力困境時,她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求助,因為她們是背著父母親偷偷相好的。

  「求助能有什麼效果呢?」桔子滿是懷疑。

  首份調查報告通過對遭受過暴力的個案和為遭受過暴力的個案對求助效果的判斷和認識,其結果與桔子的反應幾乎一致,超過半數的受害者認為求助只為他們解決了小部分問題,而其他被調查者對求助效果的預期同樣偏低。

  在趙樺看來,對於求助的效果不但不敢預期,求助之後甚至還有可能會使她們身陷窘境。畢竟在這個同性戀還不被認可的社會,人言可畏。

  桔子黯然道︰「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而我們只需要那麼一點點空間。難道認可我們、給我們自由就有那麼困難嗎?」

  徐玢說︰「女同性戀遭遇家庭暴力時往往習慣於求助同性戀社區或組織,通常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曝光或是不被求助對像所理解。但由於反家暴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同性戀社區或組織的相關人員一般沒有接受過相應的培訓,因此處理問題的效果不是太好。」

  此外,首份調查還揭示了女同性戀家庭暴力的其他一系列特徵︰

  父母婚姻狀況不好(如離異)的女同(雙)性戀者更容易遭受到家庭暴力的傷害。

  同(雙)性戀性取向與家庭暴力有著顯著的關係,而其中性別身份之間也有比較顯著的差異。例如性別身份為T的女同(雙)性戀者更容易在異性戀親密關係中遭受到家庭暴力傷害。

  情感依賴和情感紐帶是探討女同(雙)性戀者家庭暴力問題不可忽視的因素,一方面它們可能成為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它們也可能成為家庭暴力持續的原因。

  在調查人群中存在著受害者自我合理化家庭暴力行為的現象。

  在調查人群中存在著區別對待家庭暴力的情況,即當面對因為同(雙)性戀性取向而引起的家庭暴力時,受害者更傾向於採用忍耐或者逃避的對策。

  女同(雙)性戀者家庭暴力情況有一些特點。原因特殊︰如因為對同(雙)性戀性取向的歧視,因為女同(雙)性戀者自身的性別身份認同而產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方式特殊︰如「關係弱勢者」控制「主動者」的自虐行為。

  

  女同性戀家庭暴力不能迴避

  同性戀是一個少數社會群體,女同性戀更是邊緣中的邊緣,但是,平等才有和諧,暴力沒有特區。任何群體中的親密關係暴力都是反家暴工作需要關注的,邊緣弱勢群體更需要關注。

  「這也是我們資助這個項目的原因。」反家暴網絡的有關負責人說。

  「調查報告能讓人們關注不同婦女的生存狀況,意識到同性戀的存在及其所遭遇的暴力。此外,該調查擴大了性別暴力的內涵,針對婦女的暴力,不僅是異性戀婦女會遭遇,需要社會支持,女同性戀也會遭遇,也需要社會支持。」反家暴網絡前任執行主任,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榮維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榮維毅說,消除同性戀歧視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社會公眾和決策者進行性傾向平等理念的倡導,對反家暴相關機構決策者和工作人員進行社會性別培訓,介紹同性戀家庭暴力相關知識、瞭解性別氣質和性別表現的多樣性,以及同性戀歧視的根源及反對性傾向歧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

  
 

  

 

  


  「除了性傾向歧視這一特殊困難外,解決女同性家庭暴力與其家庭暴力應該沒有什麼更多的不同。如果過多強調同性戀的不同,會增加人們『另類』印象,反而可能不利於解決問題。」

  榮維毅還表示,女同性戀伴侶間暴力的存在證明,暴力不是男人天生的本能,暴力是後天養成的,暴力的本質是權力與控制;性別平等不僅是指男人和女人間的平等,也包括不同性別氣質、性傾向的男性之間和女人之間的平等;在同性戀人群中也需要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以防以不平等的異性戀關係為樣板再造不平等的同性親密關係。

  徐玢告訴記者,儘管社會對於同性戀在相當程度上予以了接納和理解,但是同性戀家庭暴力仍然讓很多人感到陌生。「許多在婦聯工作了多年的同志在聽說了女同性戀家庭暴力後都感到茫然,但是她們瞭解了相關的情況後都說,今後一定要認真關注和處理這方面的問題。」

  徐玢認為,防治和解決女同性戀家庭暴力最好的方式還是要依靠法律。

  據瞭解,2009年長春市在出台反家暴地方法規的司法解釋時將同性戀家庭暴力也納入進來。

  「我們歡迎長春市的帶頭作用,希望有更多的地方以拓展的眼光來開展反對家庭暴力的工作。有些問題之所以敏感,是因為無知導致的恐懼或者忌諱。比如說,十多年前,有人也認為家庭暴力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但是現在大家都認為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問題。如果大家能夠正視一個問題,討論影響問題的因素和解決的對策,敏感的問題就會脫敏,我們就能更加有效地應對這些社會問題,讓社會更加公正和諧地發展。」反家暴網絡的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2003年以來,中國法學會反家暴網絡屢次通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的反家暴力法建議稿中,都是採用拓展的對家庭暴力的理解,因此包含了同性關係中的家庭暴力。「我們希望這一建議在未來的反家暴全國性立法中能夠得到採納」。 [ 俺想說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