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30 15:09:42→☆ 魅格格 ★←

同性戀書店在美國。(2012/07/09)

2010年07月09日 09:23:11  來源: 書摘

同性戀書店辛苦經營,只為落實同性戀思想解放運動,創造一個性別無歧視的空間。

  英國大文豪奧斯卡‧王爾德除了以撰寫劇本如《溫夫人的扇子》、《不可兒戲》等聞名于世外,其對唯美主義的傾心及實踐,在當時社會更是少有人能匹敵,王爾德也因此獲“美”名,在1882年受邀至大西洋的彼岸——美國,去宣揚他的唯美觀點。王爾德那時萬萬不會想到,在幾十年後,美國居然會出現一家以他為名的書店。

  “奧斯卡‧王爾德紀念書店”成立于1967年,其並非為彰顯大作家的文採或是唯美風格而創立,最主要在于紀念王爾德因同性戀罪名而被起訴,兩度入獄的不幸事件。

  賣場只容旋馬(不到八坪)的“王爾德書店”是全美第一家公開的同性戀書店,創始人葛瑞克‧羅德威自1950年代末期就是著名的同性戀平權運動抗爭者。

  這家書店位于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的克裏斯多福街,離此幾步之遙就是赫赫有名、引爆現代同性戀解放運動的聖地——“石墻酒館”,1969年6月28日,一場警察與同性戀者間的衝突在此發生,媒體將這整個事件名之為“石墻暴動”。

  類似“王爾德書店”的同性戀書店,在“石墻暴動”之後,逐漸在全美出現,據保守估計,目前共有五十家左右,其中甚至包括“不同之光”與“蘭達升起”兩家連鎖店,並各有三家門市。

  扮演服務和咨詢的角色

  這些同性戀專門書店,主要以販賣男、女同性戀(包括雙性戀)為主題的出版品,內容包括文化、心理、社會、歷史、法律等各角度的探討。同時,由于近年來艾滋病橫行,書店中一定有專區放置相關的醫療叢書。此外還有一些書籍是針對同性戀者的父母、朋友、子女而設計,這是為了幫助他們以平常心去理解、對待同性戀者。然而,書店中數量與銷售最多的,往往不是這類實用書籍,而是以同性戀為主題的小說。

  除了販賣出版品(包括書、雜志、錄影帶、海報、卡片等),同性戀書店多半在社區中扮演了服務和咨詢中心的角色。

  例如“不同之光”舊金山分店,為了贏取社區的認同,店中附有影印每張五分的廉價服務。位于費城,被喻為最美麗、最有氣質的同性戀書店——“曲凡尼之室”,則以家的溫馨歡迎所有的人,店中有畫、有花、有壁爐、有布沙發。曾經在圖書館服務的信息職員泰德‧菲格表示,許多初抵費城的同性戀者,常常先到 “曲凡尼之室”報到,探詢一些消息,以便及早對這個城市有所了解。

  出版社介入同性戀市場

  美國同性戀書店的發展,除了歸功于l970年代起的同性戀解放運動外,還與出版界的投入息息相關,小型獨立出版社如“艾利森”(成立于l979 年)專出以同性戀為主題的書,其中並包括了給小孩看的童話係列,例如“海樂有兩個媽咪”、“爹地的室友”等圖畫故事書。“奈也德出版社”(成立于l973 年)則為第一家專門出版女同性戀書籍的出版社。其他如紐約大學、天普大學等學院派出版社,以及主流出版社如“舊金山哈潑”、“美國企鵝”、“聖馬丁”等,都介入以同性戀者為訴求的市場。

  為了積極推廣同性戀的相關書籍,美國出版界(包括出版業、經銷商、書店)的同性戀人士,組成了一個擁有500人的龐大組織“出版三角”(成立于 l988年),每年定期開會,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將每年的同性戀尊嚴月—— 6月,也定為同性戀書月。1992年6月的第一屆同性戀書月才開始便引起相當的響應,不少書店和圖書館都特辟專區或櫥窗展示、促銷相關書籍。

  慘淡經營到市場看好

  此外,西雅圖的同性戀書店“超越密室”的店主朗‧懷特克,也于1991年發起了一個“同性戀書商網絡”的組織,旨在強化書商的銷售能力,並且一同聯合讓出版商了解市場需求,促使他們更認真地處理同性戀的書籍。

  “蘭達升起書店”則于l987年辦了《蘭達升起書報》,為全美第一份純粹以同性戀主題書籍為焦點的書評雜志;它並于兩年後設立“蘭達文學獎”,每年頒發各類獎項給以同性戀為主題書寫的優秀作家。

  多數同性戀書店、出版社的主持人與職員,本身就是同性戀者,他們在創業之初,通常都是慘淡經營,心存落實同性戀思想解放運動的念頭,並不敢奢望有什麼豐利,但是在他們個別努力的經營和合縱連橫的運作下,同性戀相關書籍不論在出版或銷售上,目前都有很好的成績。例如華盛頓特區的“蘭達升起書店”在 1974年成立時,僅有三百種書,每天平均收益低到二十五美元,而今店中至少擁有兩萬種書,年收入高達一百五十萬美元。美國《出版者周刊》及《華爾街日報》都曾特別專文報道,同性戀者的眾多人數及高閱讀率,已經成了許多出版社看好的利基市場。

  書店遭到騷擾時有所聞

  這些現象是否意味著同性戀者已為美國一般社會所接受了呢?答案可能還是否定的。例如許多綜合書店依然拒絕特辟同性戀書區;主流出版社除了“美國企鵝”、“聖馬丁”外,多半對同性戀作者或相關書籍吝于強力宣傳;同性戀書店受到騷擾的消息也時有所聞。

  “曲凡尼之室”的店主愛德‧何門斯無奈地表示,“曲”店曾有幾次被人擊破玻璃的經驗,但是與同州(賓州)蘭卡斯特鎮的同性戀書店“密室”相比,“曲”店要幸運得多了;“密室”曾兩度歷經爆炸案,而被迫于l992年5月關閉。

  誠如身為女同性戀者的“奈也德出版社”創辦人之一芭芭拉‧格麗兒在接受《出版者周刊》訪問時表示:“我們依舊處于一個恐懼同性戀的社會,仍然有許多的墻要擊碎。”綜觀美國書店業、出版界的表現之後,如果美國的同性戀者認為社會之于他們,仍像一道“石墻”,那麼臺灣的社會則該被比喻為“銅墻”了!

  發現同性戀之旅

  l969年6月,同性戀者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石墻酒館”受警方羞辱,引發了“石墻暴動”;1992年6月,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我的一趟美國行竟成了一次發現同性戀之旅。

  西雅圖是我停留的第一站。每每初到一個地方,我總是會習慣性地瀏覽當地的書店、圖書館,西雅圖的市立圖書館就在市中心,很難不注意到它,一進大門就看到入口處正中央的櫥窗,貼著“同性戀尊嚴月”的字樣,櫥窗內擺了一些以同性戀為主題的書、照片,還有一篇女同性戀者“現身”的感人文章。見我看得入神,一位館員跟我解釋,此年是全美圖書館第一屆舉辦同性戀月,希望能讓大眾了解並尊重同性戀者。這個櫥窗是由一位熱心的女同性戀館員南希所布置,她也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稍晚我見到了南希,她親切地和我聊著,得知我下一站要到同性戀的大本營舊金山,她建議我若有機會,一定要去參加那兒的同性戀大遊行。

  一個星期後我到了舊金山,很不巧,我並沒有趕上大遊行的盛況,但是卻另有收獲,首先,我到市立圖書館詢問了世界知名的同性戀街卡斯楚街的所在,以便拜訪街上的一家同性戀連鎖書店“不同之光”,一位館員告訴我公車路線還畫了個簡圖,並順口提了附近有一間“哈維‧米爾克紀念圖書館”是市立圖書館的分館,如果我對同性戀文化感興趣,不妨順道去看看。

  卡斯楚街市長

  “不同之光”店內分門別類地擺著與同性戀相關的圖書、雜志與海報,我從架上拿了一本哈維‧米爾克的傳記,書名為《卡斯楚街市長》,細細地讀了前言,才知道米爾克是美國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公職人員,經過四度競選才當選舊金山市的督政,他在當選第二年(1978年),就在市政府辦公室被一位不喜歡同性戀者的警員槍殺身亡,享年僅四十八歲,同時中彈的還有任命米爾克的市長。米爾克生前曾在卡斯楚街上開了家照相館,並以此為據點,致力于公共事務並促使異性戀者與同性戀者和平共處,因而贏得“卡斯楚街市長”的美名,雖然米爾克的死,引發了成千上萬的群眾暴動、示威,但是也使舊金山的這條卡斯楚街與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的“石墻酒館”齊名,成為全世界同性戀者的朝聖地,至此,我終于明白為什麼會有一間名為“哈維‧米爾克”的紀念圖書館了。

  紀念圖書館內除了相關藏書外,還有不少來自各地的同性戀刊物,四周散放的圓桌,有不少人悠閒地圍坐閱讀,就如一般小型社區圖書館般的溫馨、平凡,目睹這個景象,卻讓我感慨萬千,如此的平凡,是經過多少的不平凡才換取的啊!而當時臺灣的圖書館,卻連同性戀的類別都不存在。離開卡斯楚街時,街道上的戲院閃著晶亮的霓虹燈,第十六屆的舊金山國際同性戀影展正在進行,臺灣導演黃玉珊的影片《雙鐲》是其中之一。

  兩年後,歷經一番轉折,我把《卡斯楚街市長》這本書的中文版(臺灣譯為《同性戀平權鬥士》)引介給臺灣的出版社,接著是另一本美國女作家蘿‧佛曼‧杜描述兒子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後的深刻家庭記事, 臺灣譯為《我的兒子是同性戀》,這兩本書是臺灣出版界最早關于同性戀者與同性戀者家屬的傳記。在當時,臺灣尚未出現類似卡斯楚街、“哈維‧米爾克紀念圖書館”或同性戀書店的開放空間,作為一個同性戀的支持者、一個文化工作者,我所能做的,至少是先讓一些感人的故事可以在此流傳。1999年,臺灣終于出現了華文地區第一家同性戀書店“晶晶書庫”,這確實是一件令人欣慰之事。(鐘芳玲

    (摘自《書店風景》,鐘芳玲 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定價:6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