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30 22:46:47小操
在歷史課做夢的人
在校園裡看到一張通識系列講座的海報,
是鄭有傑導演要來介紹他的作品<陽陽>,以及他的電影創作理念。
海報上附了一張他演<波麗士大人>的照片,
斜四十五度角的微笑,而且圖好像解析度不太夠,實在沒有很吸引人。
之前聽過<陽陽>這部片,還有<一年之初>也是這位導演的創作,
就想說,既然他要來,那我就去見見他吧!
意外地,講座參與的人不多,大教室裡空位很多,可能最近期中考吧?
一進門時看到鄭導演和主持人在門口聊天,還以為他們也是學生。
導演本人比照片好看多了!
不過他似乎很害羞,整個演講得過程中很少看觀眾,
在聽學生發問的時候,會用拿著麥克風的手托住臉頰..
但,是位很有氣質的人。
導演今天和我們分享了他23歲的短片作品<石碇的夏天>。
那是一個魁北克女孩Eliza來到石碇當短期英文老師,
在那裡和從台北回鄉下的小志相遇的故事。
早期的片子感覺真的滿陽春的,
而且有一個很讓人在意的梗,
就是小志顧店的畫面裡,他櫃台上的小櫃子,
上面居然貼著神奇寶貝裡的小志的貼紙!
導演說,這部片的發想,是在上歷史課的時候。
他對東西文化的對比這方面很有興趣,
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太深了,
深到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受了多深的影響。
在五四運動之前的人都還有選擇的機會,
而今天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在跟隨著西方的腳步。
在白人面前,我們就好像低一等,對東南亞國家的人,
我們又會有意無意地表露出輕蔑的態度。
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嗎?
東西文化價值的差異,在鄭導的新作品<陽陽>裡也有探討。
這部片的女主角是一位中法混血的女孩子。
導演說,現在台灣每五個新生兒就有一位的父母是不同國籍的。
他自己本身的經驗,是他對這題材特有感觸的原因。
他的父親是日本華僑,母親是台灣人,
在家裡父親是說日語而母親是說中文。
他小學時,學校裡流行反日的氣氛,上課時說到日本人屠殺台灣人,
同學們就會拿他當箭靶。可是根本也不是他的問題。他父親甚至不是日本人。
而這樣的概念會變成劇本、變成電影,就是起源在他大學的歷史課。
的確,上課很難專心的時候,人就容易放空,
那種狀態特別容易把內在的自己和當下外在的刺激融合,
變成一種創作。
導演對我們說了一些勵志的話,都是很棒的,說不定他想很久,
這邊特別記下來:
藝術的本質就是苦難和付出。
因為明白這一點,才能夠超越這一點。
知道自己為了甚麼而犧牲,才不會想抱怨,才會開始覺得幸福。
導演說,拍電影是他和世界之間搭起橋梁的一個方式。
當他的電影走進觀眾的世界裡,
他的生命和觀眾的生命之間有了一個多小時的重疊,
也許會有影響,也許會有些改變。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建造這樣的一種人與人接的連結嗎?
不一定要拍片,只是總有一種方是能把自己回饋給世界。
另外,他提到,他大學時學到最多的不是知識,是思考的方法。
還有,人應該要能找到對的東西、堅持下去、並且堅持到底。
不要怕開始做夢。
鄭導的小孩在他拍新電影的時候出生了。
希望鄭導的小孩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長大,早日會叫他爸爸!
有在做創作的人活得是不是更有真實感些呢?
心思細膩是一定會有的吧
非常感謝聽到這場演講。
是鄭有傑導演要來介紹他的作品<陽陽>,以及他的電影創作理念。
海報上附了一張他演<波麗士大人>的照片,
斜四十五度角的微笑,而且圖好像解析度不太夠,實在沒有很吸引人。
之前聽過<陽陽>這部片,還有<一年之初>也是這位導演的創作,
就想說,既然他要來,那我就去見見他吧!
意外地,講座參與的人不多,大教室裡空位很多,可能最近期中考吧?
一進門時看到鄭導演和主持人在門口聊天,還以為他們也是學生。
導演本人比照片好看多了!
不過他似乎很害羞,整個演講得過程中很少看觀眾,
在聽學生發問的時候,會用拿著麥克風的手托住臉頰..
但,是位很有氣質的人。
導演今天和我們分享了他23歲的短片作品<石碇的夏天>。
那是一個魁北克女孩Eliza來到石碇當短期英文老師,
在那裡和從台北回鄉下的小志相遇的故事。
早期的片子感覺真的滿陽春的,
而且有一個很讓人在意的梗,
就是小志顧店的畫面裡,他櫃台上的小櫃子,
上面居然貼著神奇寶貝裡的小志的貼紙!
導演說,這部片的發想,是在上歷史課的時候。
他對東西文化的對比這方面很有興趣,
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太深了,
深到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受了多深的影響。
在五四運動之前的人都還有選擇的機會,
而今天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在跟隨著西方的腳步。
在白人面前,我們就好像低一等,對東南亞國家的人,
我們又會有意無意地表露出輕蔑的態度。
這是我們自己選擇的嗎?
東西文化價值的差異,在鄭導的新作品<陽陽>裡也有探討。
這部片的女主角是一位中法混血的女孩子。
導演說,現在台灣每五個新生兒就有一位的父母是不同國籍的。
他自己本身的經驗,是他對這題材特有感觸的原因。
他的父親是日本華僑,母親是台灣人,
在家裡父親是說日語而母親是說中文。
他小學時,學校裡流行反日的氣氛,上課時說到日本人屠殺台灣人,
同學們就會拿他當箭靶。可是根本也不是他的問題。他父親甚至不是日本人。
而這樣的概念會變成劇本、變成電影,就是起源在他大學的歷史課。
的確,上課很難專心的時候,人就容易放空,
那種狀態特別容易把內在的自己和當下外在的刺激融合,
變成一種創作。
導演對我們說了一些勵志的話,都是很棒的,說不定他想很久,
這邊特別記下來:
藝術的本質就是苦難和付出。
因為明白這一點,才能夠超越這一點。
知道自己為了甚麼而犧牲,才不會想抱怨,才會開始覺得幸福。
導演說,拍電影是他和世界之間搭起橋梁的一個方式。
當他的電影走進觀眾的世界裡,
他的生命和觀眾的生命之間有了一個多小時的重疊,
也許會有影響,也許會有些改變。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建造這樣的一種人與人接的連結嗎?
不一定要拍片,只是總有一種方是能把自己回饋給世界。
另外,他提到,他大學時學到最多的不是知識,是思考的方法。
還有,人應該要能找到對的東西、堅持下去、並且堅持到底。
不要怕開始做夢。
鄭導的小孩在他拍新電影的時候出生了。
希望鄭導的小孩平平安安,順順利利長大,早日會叫他爸爸!
有在做創作的人活得是不是更有真實感些呢?
心思細膩是一定會有的吧
非常感謝聽到這場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