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9 10:53:15路過蜻蜓

舊地重遊

  昨天去了吉祥寺,去了西友;逛了百円店,五樓傢俱部,四樓無印良品,之後又去了lonlon附近的生活用品店—我一直以來很喜歡逛這類店;但搬了之後都很少逛了,沒機會。

  想來,自己活在這裏四年,沒有好好的粉飾自己的居所,總覺既不久留,最後也是丟掉,就沒有想花錢去裝置什麼;但現在,很多東西一下子要丟掉,其實不能沒有一點不捨。
  有很多人有收集東西的習慣,我越來越覺得既然自己不久留,買的東西越多,走的時候,要丟的東西就越多,何必何苦何故呢?所以都盡量不買;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因為我看事物都只看結果忽略過程的重要性。又是那個吃麵的比喻—吃到很十七碗才飽的人說「早知如此,就不吃第一二三四五六碗,一開始就吃第十七碗,不就省很多功夫了嗎?」這個比喻有點不對,不過所謂的比喻,根本不可能完全一樣,所求的只是重點的相似性;我想說的是,有些過程是不可能省略的。
  問題是,我省略的是一些錦上添花的雜項,沒有,不會不行;有了,會更好而已。生活情趣,多一些,生活較多姿多彩;少一些,枯燥一點而已。
  說回收集的習慣,我看電視,出現某些人的收藏的事候,我就想,他/她死時,這些東西怎麼辦;既是收藏,這個人一定不會把之棄掉,所以,這些東西會跟著他/她一生,最後是煩其他人處理;我自己寫日記也一樣,這了很多本,想,怎麼處理—我在浪費地球資源呢。已經寫了的沒有辦法,所以決定從此用電腦打,要解決是,只要按個delete鍵就好。
  當然,你想「人一世,物一世,何不善待自己」我不是虐待自己,只不過,省略一些無謂的開鎖而已—這是不是我吝嗇的又一鐵證呢?再具體點說,我是個不懂丟東西的人,積聚的東西只會增多不會減少,所以要更小心的挑,我要的是什麼呢?至於過程問題,我想,可能我不知道它們的價值,但不等於它們沒有價值。

  留在這裏的日子還多時,總是想快點走;現下真的要走了,卻想多留一會。我想,這都是一時衝動—清理自己生活的幾年的行李,真的好不容易—至少對我來說。
  要走,更看清這裏的好處—我喜歡的生活用品interior店,至少我記憶中,澳門沒有;澳門沒有納豆吃;澳門沒有日本電視看……之前似乎看到的都是缺點,但能看到這裏的好,對自己來說,其實也是該感恩的—我不屬於這裏,離開是遲早的事,曾經在這樣的地方生活過,於我毫無損失;而因為自己心境的轉變,更能看清日本東京這地方,當然再好不過。
  即使忽然生出一點留戀,但我留戀的至多是屬於大學生、留學生的自由吧。所謂的回歸,就要找個崗位給自己安身立命,再不成人的自己也要學做成人,心中的怯懦變成想逃避現實的欲望,而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繼續做學生,繼續做留學生,繼續做有奬學金的留學生。

200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