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5 21:38:30路過蜻蜓
Angels and Demons讀後
圖片來源: www.amazon.com
-------------------------------------------------------------
看了五百頁時,我以為作者原來是宣教士。
看了五百五十頁時,我卻覺得作者似乎是反天主教會的﹣﹣畢竟寫這本東西的人是寫《達文西密碼》的同一人。
我總是一邊看,一邊猜誰是凶手—準確點來說,「幕後黑手」。當答案呼之欲出之時,我卻闔上書本,「讓我想想」,然後「還是不懂」,唯有繼續。
根據過往經驗,作者們最常用的手法是,一早已把真凶放在主角身邊;主角,以及讀者,總是以為他/她是盟友,而疑凶最後才被知道他/她原來是正義的化身。而整件事, 很多時候是真凶及疑凶之間的衝突。某程度上,所謂的主角,只不過是被作者插進一個與他∕她自己完全沒有關係的漩渦。當然,我這個少看偵探懸疑類小說的人說的一般論其實作不得準。
看完之後,我不斷在想,作者對教會其實抱著什麼想法呢?
Camerlengo透過BBC對全世界講的道,很動聽;似乎我們以為科學啟開一扇又一扇的知識的大門時,它原來是一條只有門沒有出口的路,其實引我們走向無神論的荒蕪。我幾乎以為作者是藉這本書來傳教,其實我真的以為了。
用Kholer提供讀者「他是凶手」的想像,很成功。雖然想不懂他為何要找來Langdon,但作者透過Langdon給的解釋尚算合理。
用宗教作主題寫的懸疑小說,我只看過另一本;實在不能肯定選這樣主題是因為這樣的題題裁夠刺激還是因為作者的個人信仰。
當所有人都懷疑離開背叛神時,唯有Camerlengo堅持貫徹「信」。而他似乎給我們顯示了神的慈愛以及神的救贖。
但原本所有恐怖就是這Camerlengo一人策劃—要不是Langdon,他的「神跡」雖然是個彌天大謊,卻基本上沒有人可以揭破。所有的信實,希望與慈愛其實是一個瘋子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腳戲。Camerlengo聽見的神的啟示,就似Beautiful Mind中Professor Nash的精神分裂。到底誰還能信,誰還會信?
當然,一個人能如此深謀遠慮,機關算盡,實在很不可思議。
在Kholer, Janus, Camerlengo三個角式的處理上,作者可以說把真真假假的撲朔迷離把玩得淋漓盡致。
一直猜kholer是黑手,他真的變成黑手出現;但原來他只是隻假手。
你以為他是真的,原來他是假的;
你誤信他是假的,其實他真是真的。
似乎這類作品其實都離不開這種釜底抽薪的路線;你在有限的人物上思考,找個人選去標簽,最後核對答案,是按圖索驥的好奇讓讀者捧著小說讀下去,是尋寶遊戲般的娛樂讓讀者們樂此不疲讀完一本又一本。
Harry Potter 3 中Pigtail與Sirius的忠奸大反轉是個例子。
日劇沉睡的森林也是如此。
但Angels and Demons中的Camerlengo演技太好了,可以欺騙所有人除了那個叫Rocher的Swiss Guard及Maximiliam Kholer。但關於Rocher是如何識破Camerlengo的呢?沒有說。而書中一直提及Camerlengo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有個mission,「就是這晚,在這種危機裏誓死保衛這個教會」。我覺得作者在Camerlengo這裏很誤導。一般,作者只會旁敲側擊用人們對疑凶的指控及懷疑勾勒疑凶的影像;但今次作者描寫Camerlengo的內心想法時就等於直接叫我們把Camerlengo定義為好人。
而Robert Langdon及Vittoria Vetra的出現其實是Camerlengo的預料之外,他居然能如此完美地完成整個計劃,簡直匪夷所思。
當然,即使他們不出現,那Hassassin照樣會打電話給教廷,而且Swiss Guard們根本沒可能知道Illuminati 的Science Altars所在何方。Hassassin打電話給BBC記者,讓記者向世界披露;Camerlengo在教宗的房間中決定要出馬接下戰書,感人肺腑地講道,然後在適當時機一個人在房中大叫一聲,說凶手逃走了,但Illuminati的烙印被在胸膛,要直昇機送他去醫院,然後在聖彼得廣場來個失常演出,藉口得著神的啟示,找到反物質;由他駕直昇機上天空讓其在天空爆竹,自己用降落傘安全著陸在聖彼得大教堂頂,站在聖人像中,成為受全世界膜拜的英雄,各地教會從此門庭若市,人頭湧湧。
完美。
還有一點,恕我多言。
在小說中,死,總是很容易的。生命的價值比塵還輕。
現實生活中,生命依然脆弱,但讓人物死得容易的作者是因為他們看透了生死還是因為他們不怕死?
-------------------------------------------------------------
看了五百頁時,我以為作者原來是宣教士。
看了五百五十頁時,我卻覺得作者似乎是反天主教會的﹣﹣畢竟寫這本東西的人是寫《達文西密碼》的同一人。
我總是一邊看,一邊猜誰是凶手—準確點來說,「幕後黑手」。當答案呼之欲出之時,我卻闔上書本,「讓我想想」,然後「還是不懂」,唯有繼續。
根據過往經驗,作者們最常用的手法是,一早已把真凶放在主角身邊;主角,以及讀者,總是以為他/她是盟友,而疑凶最後才被知道他/她原來是正義的化身。而整件事, 很多時候是真凶及疑凶之間的衝突。某程度上,所謂的主角,只不過是被作者插進一個與他∕她自己完全沒有關係的漩渦。當然,我這個少看偵探懸疑類小說的人說的一般論其實作不得準。
看完之後,我不斷在想,作者對教會其實抱著什麼想法呢?
Camerlengo透過BBC對全世界講的道,很動聽;似乎我們以為科學啟開一扇又一扇的知識的大門時,它原來是一條只有門沒有出口的路,其實引我們走向無神論的荒蕪。我幾乎以為作者是藉這本書來傳教,其實我真的以為了。
用Kholer提供讀者「他是凶手」的想像,很成功。雖然想不懂他為何要找來Langdon,但作者透過Langdon給的解釋尚算合理。
用宗教作主題寫的懸疑小說,我只看過另一本;實在不能肯定選這樣主題是因為這樣的題題裁夠刺激還是因為作者的個人信仰。
當所有人都懷疑離開背叛神時,唯有Camerlengo堅持貫徹「信」。而他似乎給我們顯示了神的慈愛以及神的救贖。
但原本所有恐怖就是這Camerlengo一人策劃—要不是Langdon,他的「神跡」雖然是個彌天大謊,卻基本上沒有人可以揭破。所有的信實,希望與慈愛其實是一個瘋子自編自導自演的獨腳戲。Camerlengo聽見的神的啟示,就似Beautiful Mind中Professor Nash的精神分裂。到底誰還能信,誰還會信?
當然,一個人能如此深謀遠慮,機關算盡,實在很不可思議。
在Kholer, Janus, Camerlengo三個角式的處理上,作者可以說把真真假假的撲朔迷離把玩得淋漓盡致。
一直猜kholer是黑手,他真的變成黑手出現;但原來他只是隻假手。
你以為他是真的,原來他是假的;
你誤信他是假的,其實他真是真的。
似乎這類作品其實都離不開這種釜底抽薪的路線;你在有限的人物上思考,找個人選去標簽,最後核對答案,是按圖索驥的好奇讓讀者捧著小說讀下去,是尋寶遊戲般的娛樂讓讀者們樂此不疲讀完一本又一本。
Harry Potter 3 中Pigtail與Sirius的忠奸大反轉是個例子。
日劇沉睡的森林也是如此。
但Angels and Demons中的Camerlengo演技太好了,可以欺騙所有人除了那個叫Rocher的Swiss Guard及Maximiliam Kholer。但關於Rocher是如何識破Camerlengo的呢?沒有說。而書中一直提及Camerlengo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有個mission,「就是這晚,在這種危機裏誓死保衛這個教會」。我覺得作者在Camerlengo這裏很誤導。一般,作者只會旁敲側擊用人們對疑凶的指控及懷疑勾勒疑凶的影像;但今次作者描寫Camerlengo的內心想法時就等於直接叫我們把Camerlengo定義為好人。
而Robert Langdon及Vittoria Vetra的出現其實是Camerlengo的預料之外,他居然能如此完美地完成整個計劃,簡直匪夷所思。
當然,即使他們不出現,那Hassassin照樣會打電話給教廷,而且Swiss Guard們根本沒可能知道Illuminati 的Science Altars所在何方。Hassassin打電話給BBC記者,讓記者向世界披露;Camerlengo在教宗的房間中決定要出馬接下戰書,感人肺腑地講道,然後在適當時機一個人在房中大叫一聲,說凶手逃走了,但Illuminati的烙印被在胸膛,要直昇機送他去醫院,然後在聖彼得廣場來個失常演出,藉口得著神的啟示,找到反物質;由他駕直昇機上天空讓其在天空爆竹,自己用降落傘安全著陸在聖彼得大教堂頂,站在聖人像中,成為受全世界膜拜的英雄,各地教會從此門庭若市,人頭湧湧。
完美。
還有一點,恕我多言。
在小說中,死,總是很容易的。生命的價值比塵還輕。
現實生活中,生命依然脆弱,但讓人物死得容易的作者是因為他們看透了生死還是因為他們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