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4 19:03:26路過蜻蜓

文章轉載:路上行 Travel Writings﹕旅行 用雙腿閱讀

轉載自hk.news.yahoo.com
-----------------------------------------------

路上行 Travel Writings﹕旅行 用雙腿閱讀
7月 4日 星期日 04:00 更新

【明報專訊】交換專業的旅行

「世界上沒有不能旅行的工作。」

每次被問到,我是不是除了旅行之外,都不需要工作,我都這樣回答。

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陰謀,追求事業就得一輩子在同一個地點,因此旅行就變成了發展專業的天敵。

是的,我的確是說「任何」一個行業。

讓我們想想吧,世界上什麼行業最不可能去旅行﹖軍人﹖還是廚師﹖就拿廚師來說好了,誰會想到廚師也可以旅行呢﹖但是國際上已經有好幾個像「交換廚師計劃」(Chef and Cooks Exchange Program)這樣專門針對料理職人設立的組織 (http://www.penny.ca/chefexchange),上百間遍及日本、美國、新加坡、比利時、挪威、紐澳、加拿大、南韓、關島,甚至中東、塔斯曼尼亞的飯店、餐廳、度假中心,都是交換的範圍。

如果這還不足以採信,那麼我告訴你,就連軍中的伙夫,也有一個跨國的組織叫MFA Exchange(http://www.mhaifsea.com/TheMHACCEEP.htm),讓從約旦到新加坡,法國到南韓軍隊的伙夫,到世界各地交換手藝。美國海軍和美國的料理協會,也成立了類似的Adopt a Ship Program。

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一批能夠旅行的高手。既是各行各業,我對於旅行的熱情,能夠不與我的日常管理顧問工作衝突,實在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如今在網上都有專門應徵交換人才的機會,類似像「Travel Vocation」(以旅遊為職)這種以行業別為分類方式的入口網站(http://www.travelvocation.com/vacancies.htm),或是以國家地區為準的「Gaijin Pot」(在日外國人大雜燴)(http://www.gaiginpot.com),隨時都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專業工作,只等覑有心人應補空缺。

對於無法或不願意長期旅行的三十世代,如果不願意這麼極端,也可以在度假旅行當中,帶覑專業的眼光,因為你可能會帶回靈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成為下一個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

至於那些勇於追求的,市面上也有一批專門為了這樣想法的人而準備的參考書籍,像是《Live and Work Abroad——A Guide for Modern Nomads》(在海外工作和生活——給現代游牧民族的指南),《Jobs and Careers Abroad》(海外工作和事業),以及《Work Your Way Around the World》(繞覑地球工作),都是很好的入門書。

比如像《Work Your Way Around the World》(繞覑地球工作)這一本,已經修訂到第十一版了,裏面有實用的資訊教導專業人士,如何事前或臨時在海外找到合適的短期專業工作機會,裏面有幾百個人的實際經驗做為參考,包含的行業從理所當然的旅遊業、語言教師、義工團、夏令營輔導員,到無法想像的託兒、採鳳梨工人、臨時演員、捕蝦人,或是農莊的幫手。

對於那些生性嚴肅,希望自己能夠在原本專業領域,除了旅行還可以繼續發揮的人,《找詢國際工作》(International Job Finder)列舉了超過一千個國際工作機會,從商業、教育、政府機關到非營利機構,並且列舉薪資水準,專門僱用國際專業人士的人力仲介組織、網站的相關資訊,並且逐步指導如何利用網站在計劃前往的國家找到相應的工作,並且和網站jobfindersonline.com合作。只要專業能力夠,都有極大的機會,不見得要高學歷,或是語言天才,因為只要說得出的任何一個行業,沒有不需要人一面旅行一面工作的。另外一本類似的書,叫做《The Global Citizen》(世界公民),作者是美國最大的人力入口網站Monster.com前任的國際職業部教練,從在國外生活、工作、學習,從事義工,都有完整的規劃。

無論我解釋過多少遍,相信未來還是有人會繼續問我,為什麼我可以一面工作,一面不斷地旅行,而我的答案還是和一開始一樣﹕

「因為世界上沒有不能旅行的工作。」

回饋世界的旅行

四十歲以後的旅行,應該為了兩個目的,一是嗜好,二是奉獻。

為了嗜好的旅行,其實很簡單,日本賞櫻團、緬甸攝影團、泰國高爾夫團,全世界各地的旅行社都花了很大的力氣,試圖抓住這群獨特的客層,人過了四十歲,如果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未免可憐。

但是只看到自己的嗜好,卻沒能注意到這個世界給予我們的潤澤,或者沒有聽到這個世界發出求救的呼號聲,又未免太不仁慈。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四十歲以後最有意義的旅行,應該是能夠奉獻自己專業,回饋世界的旅行。

對於一個全世界什麼地方都去過,什麼滋味都嚐過,什麼大風大浪也都經歷過的四十歲人來說,生離死別,悲歡離合,乃至生老病死,都只是生命過程必然的結果,對於新奇的事物,不再有強烈的渴望,這種時候,背覑背包去旅行,恐怕還不如專注地打一場高爾夫球,或是安安靜靜地在森林裏的溪邊釣魚來得開心。

但是人生也沒有任何一個階段,比四十多歲更適合旅行。這時的心智已經成熟,不像二三十歲時的衝動莽撞﹔同時身體還相當年輕健壯,不用擔心走兩步就要停下來喘氣的地步。這個時候,「被需要」的旅行最美好。

我說的並不單純是被年幼的子女需要,所以去加拿大參觀昂貴的寄宿學校﹔也不是被年邁的父母所需要,所以參加美食團出國去遊玩﹔而是可以奉獻生命的旅行,義工的旅行。

在日本,有一艘和平船(http://www.peaceboat.org),每一年從大阪出海三次,每次的航行長達三個月,載覑五百個以日本學生為主的年輕乘客,到世界十八個國家去,學習什麼叫做和平教育,什麼叫做國際合作,什麼叫做全球正義。這艘船上的工作人員,從語言老師到翻譯,都是來自各個國度的義工,在這樣的和平船上一面旅行,一面付出自己的專業能力,相信是讓人很開心的吧﹗

還有像是「飛行醫院」(Flying Hospital)這樣的組織,將飛機機艙改裝成手術室,載覑醫護人員,到落後國家或戰亂區域去幫需要的人緊急開刀,足跡遍及中美洲的巴拿馬、宏都拉斯,南美的玻利維亞、巴西、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非洲的摩洛哥和肯亞,南歐的意大利、羅馬尼亞,中東的加薩走廊,亞洲的菲律賓、中國、泰國和越南等等。雖然醫護人員是飛行醫院的主角,但是從飛機駕駛到各種行政人員,都要靠各種專業的義工人員,才有可能完成使命,而徵求義工的機會,都在網站http://www.flyinghospital.org上公布。

不只是日本的和平船,或是美國的飛行醫院,還有許多的國際NGO組織也都求才若渴,比如泰國以海灘聞名的芭達雅其實就有一個英國系統的孤兒院,定期在網站上面發布他們需要的義工人員(http://www.pattayaorphanage.co.uk/site/volunteering.html)。另外,像《世界義工》(World Volunteers)這本書,也有各國際慈善團體需要各種專業人士義工的資訊。其實甚至不假遠求,在台灣,像「知風草文教基金會」(http://www.fra.org.tw)這樣的NGO,也隨時需要有人能支援他們在柬埔寨的華校教育。類似性質的本土救援團體和宗教團體更是不計其數,需要各種專業義工到世界遙遠的角落,透過旅行的方式,付出自己愛心的機會比比皆是。

從二十多歲,為了「想要」探索世界而去旅行﹔到三十歲,為了個人的成長,因為「必要」而去旅行﹔到了四十歲以後,因為被「需要」而旅行。無論是哪一個階段,都沒有比以旅行,表達對這個世界的讚美和感謝更好的方式。

(本文摘錄自《網路與書》)

書名﹕網路與書六月號——去玩吧﹗

主編﹕黃秀如

出版﹕英屬蓋曼群島商網路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

文/褚士瑩

策劃﹕馬家輝 books@mingpao.com

編輯﹕余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