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9 22:03:05汪汪

老闆?!

為什麼會想寫關於這主題的文章呢?或許是因為換了老闆之後感慨特別多!

雖然真正踏入職場才兩年多,但從高中畢業後就在【台灣駐阿根廷商務代表處】打工賺零用錢,接著碩士班畢業後的助理生涯,以及在這攻讀博士班時,指導教授也同時為發薪水的人,所以也算是【老闆】。屈指算算,我總共經歷過了五個老闆。

這些老闆們各有各的特色(一種米養百種人?),但我現在的直屬老闆可算是:奇跋!

怎麼說呢?請讓我慢慢道來...

六月,我的直屬老闆被升遷,離開研發。我們這小組頓時群龍無首。大老闆允諾不改組,並盡快找到接班人,一個除了對研究有熱誠,但同時有市場,銷售經驗的人。

就這樣,九月B先生加入了我們的航隊,成了領航者。接下來的日子,大家戰戰兢兢,不知是福是禍...

【案例一】

德文是個追求精準的語言。德國是個講求階層,重視名稱的社會,在我們公司,尤是如此。【您】與【你】最好不要搞混。階層低對階層高,年紀輕對年紀大,一定都是【您】,若上一輩/級沒有主動提供用平輩,嘿,你就得乖乖的用【尊稱】。

但是就一般而言,在我們這一層和我們的直屬上司之間,並沒有這麼的【保守】。在研發,大家輕鬆相處。

新上任老闆,道地的德國人。對組裡的每個人,除了對我那年過半百的同事以外,他都用尊稱,先生來,小姐去,好不彆扭。那天,同事A對他說,B先生,若您願意,您可以叫我A,而不用稱呼我P先生。這一說,可不得了,B先生馬上退後三步,兩手檔在胸前直說:「慢慢來,慢慢來,不用那麼快。」A倆上小丸子三條槓,尷尬不已...

【案例二】

最近公司管理階層對於研發成就越來越不滿意,希望提升研發的效率,既然公司的本質是要賺錢,一個完全沒有科學基礎的公式應上頭要求而成立:高效率=高經濟效益。因此,任何一份我們所提出的研發計畫,都必需經過【嚴謹】的【經濟效益】評估。

這是個相當矛盾的作風。任何一個做研究的人都知道,研究,是無法預測的。在一個早期的研究計畫,更難以評估經濟效益。但是這是上頭想要的,所以結果變成:shit in, shit out。你要一些數據,那我就給你一些數據,至於這些數據是否合理,嘿!不甘咱家事。

我的新老闆,卻是個經濟效益的崇拜者。那天,我們花了一整個下午的時間,討論我們完全沒有辦法掌握的數據。A同事突然說:「B先生,你可以用條狀方式呈現這些數據,高度越高,數據越大!我相信上頭的管理者一定會很滿意。」三歲小孩子都可以聽說A在反諷。沒想到我老闆看著他,一臉喜色:「這是個不錯的建議,不過我覺得用泡泡圖來代表也不錯...」那天,輪到我有小丸子三條槓在臉上...

【案例三】

去年,因為金融風暴的影響,公司的營業額也往下掉。照慣例,年底到了,大老闆來了一場精神喊話。

事後,我們組內開會。老闆問了我們的意見。年過半百的同事HG認真的說:「我覺得大老闆的精神喊話是高潮」。事實上,在公司已經呆了快廿的HG也是個喜歡冷嘲熱諷的傢伙。跟他同事兩年,聽他這句話,就知道他在說反話。沒想到B先生馬上接著說:「我也是這麼認為,我覺得大老闆講得真太好了!」

嗯!HG,A和我同時有了烏鴉在頭上轉呀轉的...

【案例四】

從年初回來德國,我就一直咳啊咳著,一直都沒有什麼變化,期間還在零下的溫度騎腳踏車去上班,或者下班後去游泳。沒想到,上禮拜四回家後就馬上戰亡,不只發燒到將近40度,頭痛到快哭出來,整個週末,只能抱著棉被窩在沙發昏迷。

星期一,身體還是很虛,所以決定去看醫生,跟公司請病假。

沒想到當天下午,我老闆特別打電話來問我:「王小姐,您要不要我下班時把您的手提電腦送到您家去,這樣一來,若您不想來公司上班,可以在家裡辦公!」這時,我了臉上除了三槓線,頭上還有百隻烏鴉飛著轉...呆了大約十秒鐘,我客氣的回绝。沒想到他繼續說:「一點都不麻煩的,我要回家的路途中會經過您家,可以幫您順道拿電腦去的!」

唉!還需要繼續舉例嗎??!!

lw 2009-05-16 18:00:23

我們公司有一句話:「Chefsache」,翻譯成中文:老闆的責任。B先生是大老闆的「朋友」...所以,或許大老闆有問題??:)

yenlan 2009-02-10 22:49:50

人際敏感度這麼低的人,也可以當上主管
不知道要換掉他這個奇琶?還是該把換掉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