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02 23:34:54米兒

剪貼:斯文值何價?

dear all

連日來扁內閣首長之失當發言著實令人深為痛心。
當軍國主義的口號與沙文色彩濃厚的譬喻成為行政首長與外交首長的公開發言之時
我們全體國民的國格人格早已被凌遲殆盡。


敏俐

經濟日報社論
斯文值何價?
日來全國最受矚目的應該是兩個「笨蛋」;國內的最高行政首長與飽學的最大在野黨領袖,不僅以此互罵,連一般人在公開場合難以出口的詞彙如「屁股」,竟也面不改色地瑯瑯上口,讓為人父母的市井小民,不能不搖頭歎息,這真是個斯文掃地的時代。然而正是同一個執政的政府,近年來不遺餘力地大推知識經濟,要緊附著美國的驥尾,趕上全球邁向知識經濟的新潮流。被踐踏鄙視如無物的斯文,搖身一變以知識的面目出現,竟成了拯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如此判若天壤的聲價,怎有可能出現在同一個島上?

顯然如何去解讀斯文與知識,乃是決定貴賤的關鍵。台灣企業界的翹楚、高科技產業的龍頭詮釋得好:知識經濟就是將知識轉化為經濟價值。用白話文講,就是拿知識去賣最高的價錢。換言之,那些現在賣不到好價錢,乃至根本永遠都無法換錢的學問文章,就可以打入「斯文」之列,不但發展知識經濟的官員、學者、專家不暇理會,連做為政治與社會領袖的所謂標竿人物,也都可以棄之如敝屣。

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兩千多年來被專制帝王與販夫走卒五體投地、至心稱頌的至聖先師孔子,近年來地位也一落千丈,連他的誕辰,今天也隱沒在萬家烤肉香的中秋節以及與師道尊嚴一同沒落的教師節背後,幾乎無人聞問。但舉世第一位推動教育普及化與平民化的先知,對於引導華人世界累積知識資源、建立重視知識的文化傳統,其卓然功業,卻直到如今仍然餘澤無窮。

在上個世紀的後半,全球偌多國家之中,只有區區幾個能自發展落後的困境中脫穎而出,創造出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有很長一段時間,探究促成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經濟成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國際經濟學界的一個焦點。儘管有許多見仁見智的說法,但這些國家共同深受儒家文化的薰染,則是無可質疑的歷史事實。孔子以降的先聖先賢根深柢固地為這些國家的人民打下努力求知、孜孜學習的基礎,為經濟發展立下首功。

其實知識經濟原本就不是什麼新東西。人類自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階段以來,生產就決定於三個要素:勞動、知識與天然資源。同樣的勞力與上天賦予的天然資源之所以年年能夠生產出更多的財貨,唯一的原因就是依賴知識讓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有些知識直接附麗在人的身上成為所謂的人力資本,有些則具體地轉化為更高生產力的工具與機械設備,成為所謂的實物資本。不論何名,唯有不斷致力於追求知識、提昇知識者,可推動經濟加速成長。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皆無例外。

不僅如此,近10年來號稱以知識經濟帶領成長率持續居高、失業率不斷下降、物價平穩無波的美國,細察其知識經濟的核心亦不難發現,在基本研究為主的學術圈,其主力多倚畀高度重視教育的猶太後裔與深受儒家文化薰染的亞洲後裔,而在實際肩負推動知識經濟前進的區域如矽谷,更是這些儒家後裔的天下。如果將這些外來的血液抽離,美國知識經濟的雄風能否維繫,大可質疑。相反的,當封建專制的桎梏完全解除,合計超過全球人口1/4的儒家文化後裔,以其重視知識的傳統配合自由發揮知識潛力的環境,勢將使其知識競爭力帶動經濟競爭力大幅向上躍升,則在這一個愈來愈由知識經濟主導的世界,未來將會是誰家的天下,也要重新論斷。

但在這高達15億人的巨大群體之中,我們將處於何種地位,則頗費斟酌。經過數十年意氣飛揚的發展,近幾年的台灣已不敢放言高論經濟奇蹟,因為只不過是四、五年的蹉跎,深深被政治鬥爭與意識形態羈縻的台灣,每人所得一下退到了八年以前,如果情勢不改,前途難有光明。一方面內鬥虛耗實力、意識形態畫地自限,空有知識競爭力卻無用武之地,徒自凋萎。另一方面,由於教育體制混沌扭曲,教育風氣快速惡化,為師者難以善盡其責,各級學生則走入偏鋒,不是為無謂的考試疲於奔命,就是嬉戲怠惰,虛耗青春,台灣知識的潛存資源,正在快速流失變質,未來恐怕難以倚恃。

更深的隱憂,潛藏在整個社會對文化與傳統的疏離乃至鄙視。政治人物為去中國化亟亟於斬斷中國文化與歷史傳統的根。經濟巨擘則眼中唯見近利,一切唯利是問。失根的文化培養不出深厚的知識,只問利害的知識經濟更直接否定了孔孟以來的儒家傳統。當知識只是金錢,而文化只能認同前文字時代的原住民文化,台灣將會成為一個鄙俗的化外之地,政治與社會領袖口吐穢言,販夫走卒唯識孜孜為利,則「有粟,得而食之乎?」知識經濟,豈可論哉? 

【2004/09/28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