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率多少?公設亂灌水

「陽台300萬」公設亂灌水 監察院糾正

 

  買房子時,大家都會問公設比率多少?

  不過實際公設比,恐怕比建商告訴你的數字還要多,以台北市大安區一棟新成屋為例,光是陽台佔地就超過6坪、雨遮5坪,以每坪50萬計算,民眾等於買了300萬雙B轎車停在陽台上,民眾購屋成了冤大頭。

 

  監察委員看不下去,已經提案通過糾正內政部,長期漠視相關的營建法規修訂,讓建商有機可趁,將坪數灌水。

 

  買房子很多人喜歡有陽台,這樣的偏好讓建商有機可趁,名正言順將住宅坪數灌水,監察委員看不下去。

 

  民眾花冤枉錢,卻買到中看不重用的公設,說的就是監察委員程仁宏這一份大安區建物登記,房子總面積將近79坪,但是主建物只有42坪,仔細看,陽台超過6坪、雨遮5坪,實際竟然超過50%

 

  一起來破解建商的灌水花招,除了外推陽台、雨遮顯而易見,另外同一層樓的樓梯間,也可能被算在主建物中,還有車位、車道都算是公設,如果沒買車位,肯定虧大了;另外包括了露天泳池、中庭花園、屋頂空中花園、人行道,都不能算是公設,購屋時一定得睜大雙眼,才能夠不當冤大頭。

 

 

預售屋交易新制 約束灌虛坪

摘:中國時報

 

  預售屋巿場交易制度,將出現重大的變革!內政部擬修正預售屋契約範本,要求建商對主建物、附屬建物,以及公共設施,依建築成本不同,區分不同價格。內政部官員說,此將大幅改善不肖建商在建案中灌入大量虛坪,牟取暴利的爭議。

 

  這項新規定,內政部官員說,不必修法,最快今年底前實施,且依據現行土地法授權修正相關行政命令,違反規定業者,將施以罰則。

 

公設納銷售坪數灌水 不合理

  國內建屋案,不論是樓梯間、社區大廳、地下室等公共設施,或是雨遮、花台等附屬建物,全加在一起,灌入虛坪,賣給消費者。

 

  購屋前,民眾只能大致從業者所稱的公設比,瞭解買到的虛坪面積,直到交屋,拿到建物所有權狀,才知道買到的實際室內使用面積。

 

  也因為如此,才會出現民眾斥資千萬購屋,卻花了二、三百萬元買了用不到的花台、屋突,或是較少使用公共設施。

 

  內政部官員指出,現制建商把公設按比例納入銷售坪數,統一單價出售,並不合理,因為花台、梯廳等建築成本,與住家室內成本並不相同,未來將要求建商依各分項建築成本,在預售契約中載明主建物、附屬建物以及公共設施的售價,讓消費者明確瞭解花大錢後究竟買了些什麼。

 

契約範本修正 售價得看成本

  內政部官員強調,雖然是修正的預售屋契約範本,但對建案交易,具有約束力。

 

  對監察院昨日糾正內政部怠惰修法,放任建商灌虛坪,讓民眾權益受損部分,內政部主任秘書翁文德指出,接到糾正函後,將虛心檢討。未來將會考慮讓地政登記與建築法規接軌,調整建物登記的標準。

 

  對監察院批評內政部放寬規定,以致建物公設比由民國七十年一○%左右,大幅提升至目前五○%,內政部官員頗感委曲地指出,一般集合式大樓目前公設比多在三○%上下,少有到五○%。

 

  內政部官員指出,過去修法所考量的,不是為了放寬公設規定,而是基於避難、消防安全,或是民眾居住需求,要求建商必須增加梯間、排煙、停車位等設施。

 

 

帝寶一戶1.4億 公設就佔4千萬

摘:TVBS

 

  由於建築法規的更改,目前新蓋大樓的公設都在25%30%,豪宅產品更不用說,有的高達4成左右,以帝寶為例,每戶超過14千萬,公設比將近30%,算下來,光是買公設就花了4千多萬。

 

  買豪宅,除了享受室內空間的氣派,更要享受公共空間的完善,不過即便坪數只差一點點,價格可就差了上百萬。

 

  以著名的帝寶為例,每戶總價14千萬起,公設比卻高達將近29%,光是公設,每戶就花了4千多萬,足夠一般民眾買34間中古屋了。房仲業者徐佳馨:「如果是買新房子的話,最好是跟建商調出建物圖來看,看了之後會比較清楚,確實公設比例的部分。」

 

  怎麼買才划算?其實房仲業透露,目前新蓋大樓公設比都在25%30%左右,想要精打細算,不妨可以考慮已經有10年到15年左右的電梯大樓,因為公設比大約在2成左右。

 

  另外,一般五樓以下的30年公寓或是透天住宅,公設更低比更只有10%以內,房價越來越高,如果花大錢買了一堆公設,實用性如何?消費者可要自行考量。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