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9 01:59:44黃貝瑞
記,你我所在的清華
短短幾天
一眨眼
又到了說再見的時候
去年的今天
我們是為了今年的約定而勇敢
而明天的機場
朋友們,我們說好
揮手轉身間,我們笑著說再見
因為無論今後是否相見
你的笑臉永遠是我今生愛戀
流淚,不是因為道別,而是因為這次道別後,不知再見是何年。我們說好要勇敢,卻還是流下淚,為這深刻的緣分,畫暫時的句點。
一年前,妳們的到來我們引領期盼,好多好奇好多擔憂,「哇是大陸人耶是北京清華是大三大四生!」,還在擔心行程不夠好,學術不夠強,轉眼間,七天六夜飛逝,擔憂不再有,換來的是無敵的友誼。身著制服的機場航廈,腦海裡是前一晚的惜別,淚水盈眶,我們告訴自己,這段過程只有美好,不許遺憾。隔著玻璃窗我們揮手道別,盼行李箱裡裝滿的是回憶,是友情,是一年之後,我們許下的約定。
一年過去,說好的,換我們啟航。一直不感覺真實,直到看見帥的行前提醒郵件,去年那些畫面,才又一一浮現。是阿,我們就要相見,將去年的承諾兌現,延續說好的情緣。八月九號,台灣颳風下雨,凌晨三點我提著行囊,在新竹清華大門等待,心卻早已飛向對岸的北京清華。在機場,一直擔心風雨太大導致延期,但最後卻是座位問題將我們關在航廈,一路跌跌撞撞卻也順利登機。至此,北京清華,我們來了。
登機、轉機、出關,從這方到那方,我的心境卻來不及跟著轉移,直到看見出口的那端「歡迎台灣清華大學同學」牌子高舉,看見趙燕琛拿著DV,看見帥正對著我們喲喝,看見匡穿著小禮服揮手,我這才看見,原來一年約定的實現,好美。
初來乍到的遊覽車自介,提醒我一年前我們也是這樣相見,不一樣的是,這次你們作東,我們為客,無論你們安排了怎樣的行程,我們皆心存感激。來到這幾天的歸屬,23號樓留學生宿舍,葉博涵的出現我們又驚又喜,真的很高興你們都願意大老遠從其他省過來,只為了實現諾言。踏進1002號房,整潔的桌椅、床鋪,卸下行李衣裳,隔著窗看外頭,我這才真正會意,這趟旅程,就此展開。
行程纍纍,若一一贅述不免流於流水帳,我只想將這段回憶歸於你們,記下屬於我們的共同辛苦及欣喜。剩下的,就由照片來說故事吧。不想用日期區分,倒是希望將經歷過的分門別類,一項一項回憶。那,就從清華校園開始說起吧。
清華校園,該是我們熟悉的地方,然而到了北京,這個名詞又有了新的解釋。一直很自傲台灣清華有多大多美,來到這,才曉得井底之蛙沒見過世面。廣大的校園、青蔥的綠樹,歷史斑駁磚牆像墨筆在清華路上留下歲月痕跡。相較台灣清華,北京清華的路是平的,寬闊的,主幹道上除了少數轎車,更多的是自行車飛梭。在北京沒有機車,雖不方便,但對地球也是種交代,說到這,想起其實中國對於環保概念紮根很深,至少這是我在清華看到的。比方說,六樓內的建築物不許有電梯,且他們樓層從0開始,導致我們參觀圓圓寢室時(說是五樓,其實是六樓),爬的上氣不接下氣,而他們早就習慣這樣的高度,不覺辛苦。又像是沒有個人衛浴空間,只有公共澡堂,且澡堂開放時間有所限制,除了節能,也為清華學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清華很重視學生體能,無數個體育場館不說,紮實的體育訓練和平實觀念灌輸更令我們佩服。參觀校園時,常常看見球場旁邊印著訓練自己強身健國等字樣,龔賀說,曾經有教練一時興起,說完平時常告誡的「我們要為祖國工作五十年」後,看見學生動作不確實,大聲喝斥「我們要再為祖國認真奮鬥工作五十年!」。嘻笑之餘,更深的思考是台灣正確觀念灌輸問題。
走筆至此,回憶領我回台灣。幾年前,教育部展開「五年五百億,前進百大」行動,台灣清華列為重點培育大學。當初,捨棄離家近的中山大學的我,來到清華,卻感受不到國家在這裡投下比別人多一倍的資源。本系新建的台積館,算是清華中屬一屬二的建築,但細數過後,台灣清華內部還有哪些來自外界的幫助?又有多少資源放在對的地方?這次學術研討的教室,她們稱為EMC教室,據說是民間企業贊助,裡頭設備器材皆為高等,足以迎接外賓。還有像柯達教室等同類企業贊助資源,在我看來是欣羨,是反思。校園參訪途中,我看見某棟大樓以某人命名,笑說哪天也來蓋個「貝瑞館」,但回頭看看台灣,這樣的風氣何時才能興起呢?企業回饋社會是個課題,而教育到底是重點培育,還是隨處播種,更是我們該省思之處。十四億人口之於北京清華,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新竹清華究竟屬於哪種角色?突然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知所云,或許,這些該是更有能力的人才能思考的問題,我也只能戛然中止。
寫著寫著,突然想起身為北京清華人的另一優點,那就是校內消費極為便宜,且方便。桃李園和紫禁園是我們每日用早膳的地方,他們稱為食堂。東道主圓圓說,清華園裡有無數個食堂,裡頭賣的東西不盡相同,每一食堂的早午晚餐各自坐落不同樓層,而食物口味更隨著食堂的不同有所變化。令我們訝異的,是食堂內極便宜的餐點。每天,我只需花0.6RMB就能喝到一碗粥,再花1RMB就有飲料可以享用,整頓早餐花不到10台幣。回頭看新竹清華,學生最近正好在B版上討論校內餐廳價錢調升不當,比較之下,新竹清華一餐的價錢竟然是北京清華的四倍至六倍,一餐低於30台幣,這是台灣看不到的消費水平。除了不習慣北京食物外,這樣的消費在我們眼裡只有羨慕,多盼望自己也是北京清華的學子。
清華園裡頭有太多值得紀錄留念的地方,北京更是。拜張楊同學所賜,我們參觀了北京大學、頤和園,也曾在長城上揮灑青春的汗水,在清華科技園留下滿足的笑顏。北京很大,且處處可見新興建築,但在現代化科技發達的背後,我們卻看見更多的落後。到北京的第一天,我們在食堂及校園內留下足跡,也順便領教了大陸人的「強硬態度」。在作為中國首都的北京,其人民素養卻有待商榷。有位同學笑著說,在大陸排隊是等不到任何東西的,輕聲細語更是下下策。「請」、「謝謝」、「對不起」這類禮貌性用語絕不會出自大陸人口中,取而代之的大聲喝斥、怒罵。這樣一個「硬碰硬」的生態對我們台灣學生而言是從未有的體驗,驚訝之餘很慶幸我們生在台灣,這樣一個禮貌和諧的社會。
一年前,妳們的到來我們引領期盼,好多好奇好多擔憂,「哇是大陸人耶是北京清華是大三大四生!」,還在擔心行程不夠好,學術不夠強,轉眼間,七天六夜飛逝,擔憂不再有,換來的是無敵的友誼。身著制服的機場航廈,腦海裡是前一晚的惜別,淚水盈眶,我們告訴自己,這段過程只有美好,不許遺憾。隔著玻璃窗我們揮手道別,盼行李箱裡裝滿的是回憶,是友情,是一年之後,我們許下的約定。
一年過去,說好的,換我們啟航。一直不感覺真實,直到看見帥的行前提醒郵件,去年那些畫面,才又一一浮現。是阿,我們就要相見,將去年的承諾兌現,延續說好的情緣。八月九號,台灣颳風下雨,凌晨三點我提著行囊,在新竹清華大門等待,心卻早已飛向對岸的北京清華。在機場,一直擔心風雨太大導致延期,但最後卻是座位問題將我們關在航廈,一路跌跌撞撞卻也順利登機。至此,北京清華,我們來了。
登機、轉機、出關,從這方到那方,我的心境卻來不及跟著轉移,直到看見出口的那端「歡迎台灣清華大學同學」牌子高舉,看見趙燕琛拿著DV,看見帥正對著我們喲喝,看見匡穿著小禮服揮手,我這才看見,原來一年約定的實現,好美。
初來乍到的遊覽車自介,提醒我一年前我們也是這樣相見,不一樣的是,這次你們作東,我們為客,無論你們安排了怎樣的行程,我們皆心存感激。來到這幾天的歸屬,23號樓留學生宿舍,葉博涵的出現我們又驚又喜,真的很高興你們都願意大老遠從其他省過來,只為了實現諾言。踏進1002號房,整潔的桌椅、床鋪,卸下行李衣裳,隔著窗看外頭,我這才真正會意,這趟旅程,就此展開。
行程纍纍,若一一贅述不免流於流水帳,我只想將這段回憶歸於你們,記下屬於我們的共同辛苦及欣喜。剩下的,就由照片來說故事吧。不想用日期區分,倒是希望將經歷過的分門別類,一項一項回憶。那,就從清華校園開始說起吧。
清華校園,該是我們熟悉的地方,然而到了北京,這個名詞又有了新的解釋。一直很自傲台灣清華有多大多美,來到這,才曉得井底之蛙沒見過世面。廣大的校園、青蔥的綠樹,歷史斑駁磚牆像墨筆在清華路上留下歲月痕跡。相較台灣清華,北京清華的路是平的,寬闊的,主幹道上除了少數轎車,更多的是自行車飛梭。在北京沒有機車,雖不方便,但對地球也是種交代,說到這,想起其實中國對於環保概念紮根很深,至少這是我在清華看到的。比方說,六樓內的建築物不許有電梯,且他們樓層從0開始,導致我們參觀圓圓寢室時(說是五樓,其實是六樓),爬的上氣不接下氣,而他們早就習慣這樣的高度,不覺辛苦。又像是沒有個人衛浴空間,只有公共澡堂,且澡堂開放時間有所限制,除了節能,也為清華學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清華很重視學生體能,無數個體育場館不說,紮實的體育訓練和平實觀念灌輸更令我們佩服。參觀校園時,常常看見球場旁邊印著訓練自己強身健國等字樣,龔賀說,曾經有教練一時興起,說完平時常告誡的「我們要為祖國工作五十年」後,看見學生動作不確實,大聲喝斥「我們要再為祖國認真奮鬥工作五十年!」。嘻笑之餘,更深的思考是台灣正確觀念灌輸問題。
走筆至此,回憶領我回台灣。幾年前,教育部展開「五年五百億,前進百大」行動,台灣清華列為重點培育大學。當初,捨棄離家近的中山大學的我,來到清華,卻感受不到國家在這裡投下比別人多一倍的資源。本系新建的台積館,算是清華中屬一屬二的建築,但細數過後,台灣清華內部還有哪些來自外界的幫助?又有多少資源放在對的地方?這次學術研討的教室,她們稱為EMC教室,據說是民間企業贊助,裡頭設備器材皆為高等,足以迎接外賓。還有像柯達教室等同類企業贊助資源,在我看來是欣羨,是反思。校園參訪途中,我看見某棟大樓以某人命名,笑說哪天也來蓋個「貝瑞館」,但回頭看看台灣,這樣的風氣何時才能興起呢?企業回饋社會是個課題,而教育到底是重點培育,還是隨處播種,更是我們該省思之處。十四億人口之於北京清華,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台灣,新竹清華究竟屬於哪種角色?突然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知所云,或許,這些該是更有能力的人才能思考的問題,我也只能戛然中止。
寫著寫著,突然想起身為北京清華人的另一優點,那就是校內消費極為便宜,且方便。桃李園和紫禁園是我們每日用早膳的地方,他們稱為食堂。東道主圓圓說,清華園裡有無數個食堂,裡頭賣的東西不盡相同,每一食堂的早午晚餐各自坐落不同樓層,而食物口味更隨著食堂的不同有所變化。令我們訝異的,是食堂內極便宜的餐點。每天,我只需花0.6RMB就能喝到一碗粥,再花1RMB就有飲料可以享用,整頓早餐花不到10台幣。回頭看新竹清華,學生最近正好在B版上討論校內餐廳價錢調升不當,比較之下,新竹清華一餐的價錢竟然是北京清華的四倍至六倍,一餐低於30台幣,這是台灣看不到的消費水平。除了不習慣北京食物外,這樣的消費在我們眼裡只有羨慕,多盼望自己也是北京清華的學子。
清華園裡頭有太多值得紀錄留念的地方,北京更是。拜張楊同學所賜,我們參觀了北京大學、頤和園,也曾在長城上揮灑青春的汗水,在清華科技園留下滿足的笑顏。北京很大,且處處可見新興建築,但在現代化科技發達的背後,我們卻看見更多的落後。到北京的第一天,我們在食堂及校園內留下足跡,也順便領教了大陸人的「強硬態度」。在作為中國首都的北京,其人民素養卻有待商榷。有位同學笑著說,在大陸排隊是等不到任何東西的,輕聲細語更是下下策。「請」、「謝謝」、「對不起」這類禮貌性用語絕不會出自大陸人口中,取而代之的大聲喝斥、怒罵。這樣一個「硬碰硬」的生態對我們台灣學生而言是從未有的體驗,驚訝之餘很慶幸我們生在台灣,這樣一個禮貌和諧的社會。
印象很深刻是在長城的售票入口,看著長長的人龍、無數輛的大型遊覽車,忽然驚覺這樣一個萬世傳奇古蹟就在自己腳下,但我卻感覺不到任何感動;因為,我和這成千上萬的觀光客一樣,在消費這條臥躺千年的巨龍。我們所到的觀光景點雖不盡相同,有一點是無庸置疑的,那就是多到令人髮指的觀光客。觀光景點人山人海,除了製造了大量了垃圾外,還曾發生許多秩序問題,更給了許多沿街叫賣的小販謀生機會。還記得在頤和園時,有位同學這樣跟我說:「人真的也太多了!而且人多就算了,還是一堆很兇的人!」就這樣,一群人和一群車,再加上許許多多垃圾,造就了現在的中國名勝。中國靠著觀光資源賺進許多鈔票,但,古人留下來的一幕幕經典,卻在眾人的腳下,一點一點被消費著。
一路從清華園談到北京,該是時候回頭看看這次的重點,學術研討。
換上套裝,一個個台灣同學變身成有書香氣息的莘莘學子,在我們看來還真的有點不習慣。座談會上除了此次回訪的台灣學生,還有北京清華的華如興教授、林賓教授,以及新竹清華的芻堯老師。第一天華如興教授給我們展示了一篇關於全球經濟風暴的演講,我們如沐春風,也很感謝老師精心準備。第二天我們從早上開始一直到下午的學術展示,總共聽了四篇碩博生及六篇大學部的報告,內容雖無法一一詳實記載,但有些衝擊和震撼是永遠抹不掉的,也是我此次最大的收穫。
就先以報告內容來說吧。碩博生的報告大多充滿資料統計和模型,使得大學部的我們聽的有些吃力,但我也從中學習到他們做研究的態度。還記得我們的雨龍學長報告完後,有位北京清華的同學問他用的是什麼計量方法,因為他沒學過,那個方法為什麼不會有Bug等等的問題。當下我便感到訝異,台灣的學生往往會因為沒學過而三緘其口,一來是不想承認自己學不專精,二來是怕一開口便顯現自己的實力不比人強。然而北京同學非但勇於開口,更懂得抓住問題所在,對症下藥,這是我一直想學習的地方。
而大學部的報告更是令人吃驚。其中有一位北京清華同學對於大陸的金融報紙做了一些研究,會特別注意她的原因是,她是我們大學部的報告中,唯一也導入模型並使用數學公式演算的一位。反觀台灣同學的報告,像全民健保、竹科,都是對於現有事實做客觀陳述,並沒有進一步的去演算、探究。相較北京清華同學的專業報告,這方面台灣著實需要加強本身實力,才能與人並駕齊驅。
最後,我想用好多好多篇幅,來紀錄這次北京清華之旅的最大收穫─北京的同學們。親愛的北京清華同學,你們說一年前在台灣,我們給你們好多好多笑容、回憶,一年後,我也從你們身上,得到無價的成長及體驗。我曾經偷偷問雨龍學長,不知道北京清華的同學們知不知道我們跟他們的差距。是的,雖同樣頂著清華的名字,但我們輸你們太多太多,已經不是望其項背,而是咫尺天涯的距離。你們的積極讓我驚艷,你們的好學讓我慚愧,而你們的單純,更是我所嚮往。看見你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希望,而且積極進取,我這才知道,輸的不是知識,而是行動力。感謝有你們,有這趟旅程,讓我有機會從井底一窺世界,就算現在的我還沒有能力跳出這口井,至少讓我看見世界之大、夢想之美,進而有更多動力往上躍,但願哪天我也能躍出井口,向世人展現我的成長,如同你們自信炫燿中國之大那般。
完成這篇心得已經是回國後的第十天,但我仍心繫北京清華的你們。雖然不知下次再會是何年,至少我們曾經擁有過對方,曾經一同攜手走過這七天六夜。昨晚,圓圓(北京清華同學)突然打電話給我,說是在貴州,問我近況如何。我雖然嚷嚷電話是雙方付費很貴,但心裡卻好甜好甜!匡玥同學曾跟我說,我們的相識是命運,但感情能如此濃烈,則該歸為奇蹟。感謝這趟旅程,感謝這奇蹟展現,感謝我們24人在2009年8月,有這機會一同前往北京清華,見證你我共同的成長。盼哪天,這份友誼及夢想能再相遇,繼續編織我們共同回憶。
記,你我所在的清華。
好长好感动
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样
接待是一回事 但我们绝对不是只因为要接待而陪你们度过这些天
我被你们的个性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