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4 16:20:40mimiccv

閒話家常普洱茶(藝)‧二

閒話家常敘普洱茶(藝)‧二

馬來西亞‧張極琴
結 語

①有人說,【茶無真假,只有好壞】這命題太過個人而主觀。
早就說過,普羅大眾要顧及,藝術廳堂也要追求。
霎時間跟普羅大眾講【山頭原林韻】、【厚化蘭樟香】、【陳老肌骨氣】……大眾普羅會因此而卻步──太難了!太深奧了。
都還沒真正地認識普洱茶,就打退堂鼓,這豈不冤了?
看菜吃飯。
總不能教幼兒園的學生去學大學的課程吧!
對一個完全新手的大眾談太多,只會害了他她。
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
先讓她他有感覺,再教導,再培養,再深入。
馬上跟新手說:“好茶就是好茶,甭懷疑。”
那就太主觀而霸道了。
三餐不溫飽,哪有心情談【享受】?
同理,還搞不清楚普洱茶的滋味,就跟她他講大樹樟林,豈不……本末倒置?
──上層次有上層次的【好茶】。普羅大眾有普羅大眾的【好茶】。
──上層次喝慣了上層次的【好茶】,有時會喝不慣【新茶生餅】。
──普羅大眾喝了上層次的【好茶】,那也只不過是有色的飲料而已。(抱歉了:這不得不帶些有色眼光。)
~~總之,【你喜歡且一直想喝又苦澀後回甜反甘生津,就是『你的好茶』】。

【茶無真假,只有好壞】、【好茶】的定義,可通用其他茶類。
有時候喝慣了普洱茶,將難接受其他茶類。
所以,對新手而言,如果是年輕人,則宜品飲各類茶品(發酵,不發酵……),再轉喝普洱茶;如果是上了年紀的人,則宜徑入普洱茶的門檻,並先以渥堆熟茶為本;如果是其他茶類的老饕,則建議多嘗試另一類茶──普洱茶。
──皆因藥性不同:
不發酵茶,其性寒;部份發酵茶,其性涼熱(觀音涼、岩茶熱);全發酵茶,其性燥;普洱茶,其性溫馴且耐人尋味。

②又有人說:【蘭樟香】只不過是茶葉本身的茶多酚的發揮而得的芬香。並不是依因樟林的【逼迫】而成。也就是說,茶葉自然就會發揮【本來的薰香(aroma)或芳香成份】──那不是【蘭樟香】……
──台地茶的新茶品如七子餅,目前還沒喝過有如此【蘭樟香】滋味的茶。只有草青香氣。
──邊境茶的茶品如北越茶,只有花香,而無【蘭樟香】。

③還有人說,茶要濃喝厚飲,才喝得出茶的真滋味。
老茶陳品,在喝歷史,在喝文化。【祖父做兒孫賣】的普洱茶老茶陳品,就是如此才應更進一步珍惜:【得來不易】。
慢品細飲才對得起製茶的先靈。所以品飲老茶陳品的老饕,多會喝茶喝到盡頭,而且越喝越甜,也越喝越淡薄。【淡薄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人生歷練本即淡化。【簡單淳樸】,【復歸於根】的自然。【返璞歸真】是也。
反言之,普洱茶茶品要淡喝清飲,才是真正品味茶滋,也真正品味人生。更是臻上藝術境界修為的必要條件。
──【淡飲薄品】,一切真相畢露無遺。

何況,【茶忌濃飲】,這是品茗者週所眾知的原則。【物極必反】吧!蓋因茶內含有咖啡鹼與單寧(tannin and caffeine)……
喝茶勞神傷身,何苦?

④又有個疑惑:喬木茶葉表面必定蟾蜍皮。
呼!很多老茶陳品都沒有如此現象。

⑤還有,有人說:喬木大葉種,其生茶葉的長度必定超過X公分以上。
其實,越老樹的茶,其茶葉葉面面積越小。

⑥更有疑惑:普洱茶樹可以灌木後而【野生化】(野放)地成為【喬木】。
突變不談,許多灌木如木槿花類(如大紅花)、夾竹桃類始終成不了喬木。
移植後栽培型的普洱茶樹無法回復母樹時代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