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4 10:21:10采庭

黃如斌:一個台灣人在武漢“點石成金”的傳奇

1989年10月,第一家台資企業“漢龍木製品”落戶漢陽,投資額僅為12.6萬元。 1991年,全武漢的臺商總共才4位。 
  近20年過去了。在武漢安家落戶的臺商和台資企業呈幾何數級地增長。台資企業達827家,常駐臺商約6000人。一批重量級的台資企業如中芯國際、富士康陸續開工。冠捷、唯冠、統一、頂津等臺企躋身武漢百強企業,台資企業已成為武漢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 
  在金融風暴的背景下,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這些在漢臺商。他們的創業故事,管理經驗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他用7年時間,將一處幾乎“被套牢”的賣場打造成武漢燈飾賣場第一名,年交易額過12億元。在金融風暴肆虐之際,不少企業紛紛收縮投資,他卻毫不動搖,繼續投入上千萬元,醞釀大發展。 
  黃如斌,書寫了一個台灣人在武漢“點石成金”的傳奇。 
  
    起步 
  單槍匹馬抵漢收拾“爛攤子” 
  2003年,黃如斌輾轉飛抵天河機場。他拎著行李走下飛機。那時,他沒想到,在武漢一待就是7年。 
  此時,他剛卸任台灣豐群投資控股(股)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受命來漢接手利大房地產開發公司。當時,由利大房地產公司斥資4億在武漢市江漢區民權路興建的漢來廣場已開業3年,卻經營不佳。 
  有人斷言:這個公司被套牢了,不出5年就會倒閉。 
  可是5年過去了,漢來廣場已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燈飾賣場,也是華中地區最優秀的燈飾廣場之一 。 
  黃如斌很謙虛地說:“這主要得益於大陸經濟,尤其是武漢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剛好搭上了這樣一個順風車。”目前,漢來廣場的出租率達到了99%,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仍有很多商戶想進駐漢來廣場。 
  一個原本低檔的批發市場經他“點石成金”,個中甘苦,也許只有黃如斌自己最清楚。 
  當時,矗立在他面前的漢來廣場遠不是今天這樣金碧輝煌。廣場三樓竟有一半的鋪位空著。 
  如今,漢來廣場的出租率達到了99%,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仍有很多商戶想進駐漢來廣場。 
  “它當時是一個低檔的批發市場。”漢來廣場員工李衛回憶,當時裏面不僅賣燈具,還賣各種五金、電料、鞋料等東西,管理粗放,裝修粗糙,儼然是一個集貿市場。 
  那時武漢還沒有專業的燈飾市場。黃如斌卻從中看到新的商機,他認為:“做事情要有企圖心(即決心)。這個現狀反而能讓我有個更好的表現。” 
  來武漢任職之前,黃如斌曾任家居公司總經理達7年之久。遍訪世界各地的家居燈飾市場的經歷讓他清楚地認識到未來家居行業的發展趨勢。 
  他堅信,武漢會很快步入家居時代。燈不再只是照明的需要。 
  
    策略 
  蹲點10個月,找到發展方向 
  初到上任,黃如斌蹲點了10個多月,理出了漢來廣場的發展策略——打造以中高檔燈飾為主的零售賣場。 
  黃如斌回憶,做燈飾賣場其實是無奈之舉。“我的前任總經理在廣場二樓引進的是燈飾賣場”。他仔細調研後,最終下定決心,漢來廣場搞燈飾銷售或許最有前途。 
  當時武漢的燈飾行業並不強大,競爭壓力較小。況且,漢來廣場周圍交通不便,人流量也達不到做商場的要求。 
  當時,漢來廣場外的停車場塵土飛揚、路面坑坑洼洼,不少臨時店面四處漏水……黃如斌大手筆投入1500萬元,先整個停車場和臨時門店,隨後,又著手調整內部結構。他“請走”了鞋料加工的商家,將五金電料商家搬到了大樓外面。黃如斌對廣場內部的市場功能、燈飾產品風格進行細分,對各樓層分區重新佈局:大樓外一樓名品燈飾館;一樓上品牌光源館;二樓時尚燈飾館;三樓家居照明館。大樓外辟出五金電料區,打造南一街景觀燈步行街。 
  據漢來廣場策劃部經理章淩介紹,最近3年,漢來廣場共投入5000余萬元對市場進行了全面整修。鋪設地磚、漢來大道主題商業街改造、增設兩部手扶電梯……這些極大美化了廣場的外觀。 
  除了吸引本地商家之外,漢來廣場還派多路人馬前往廣東、重慶、南京、成都、哈爾濱等地招商,引進知名燈飾品牌和中高檔燈飾總代理,提升市場檔次。 
  梧桐引得鳳凰來。美雅燈飾孫耀建經理原來在清芬街上賣燈飾。2002年入駐漢來廣場後,他的店面銷售額節節攀升。回頭看當年很多零售燈飾的同行生意則每況愈下,他感到慶倖。 
  
    秘訣 
  誰掌握了消費趨勢,誰就是贏家 
  2006年,漢來廣場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黃如斌想把全球化市場行銷、超前的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應用到燈飾銷售中。他希望漢來與消費者實現“無縫交流”。 
  他最崇拜的商人是鈴木敏文——日本的零售業經營之神。鈴木敏文反復告誡經營者,要注意消費者的感受。 
  “消費者始終是品牌活力的源泉。只有專注于消費者,深刻洞察他們的消費需求、以最適合他們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將產品的價值有效傳遞給他們,這才是最切實有效的競爭法則。” 黃如斌在公司每一次會議上都不厭其煩地對部下強調。 
  在他的努力下,漢來廣場變成了100%以燈飾為主的商場。 
  3月23日,記者走進漢來廣場時,十余名工人正忙著安裝空調設備。“要塑造一個良好的購物環境,空調是絕對要裝的。這是今年的主要投資。”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談到黃如斌重視細節的程度,漢來廣場財務部經理周曉艷說:“漢來廣場今年給電梯安裝了安全護欄。這在武漢各大商場是絕無僅有的,因為懸空電梯安裝安全護欄十分麻煩,而且影響美觀。但黃總認為這是為了消費者的安全。” 
  在經濟不景氣的局勢下,黃如斌繼續加大投資的信心來自哪? 
  他說,以日本為例,即使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但包括燈飾在內的家居行業卻是快速成長的。“經濟不景氣時,人們可能買不起新房,但還是會將家裏佈置得更舒適一些”。同時,他認為大陸居民未來對燈飾的需求會更加旺盛,尤其重視檔次和品質。 
  在他看來,誰能掌握消費者的消費趨勢,誰就是真正的贏家。 
  “他確實給武漢企業界帶來了新的管理思維。”孫耀建說。 
  
   ◆黃如斌的生活觀 
  “我喜歡下雨時的東湖” 
  3月的一個下午,記者在黃如斌寬敞的辦公室裏發現,刷著白灰的四壁顯得十分簡陋,而他全不在意。 
  7年時間幾乎把他變成一個地道的武漢人,但一開口,那腔調卻與《海角七號》裏的人物如此相近。 
  他喜歡武漢的風景,尤其喜歡下暴雨時的東湖,水天相接迷霧濛濛。“我喜歡灰色,這個時候人比較多愁善感。” 
  初來武漢時,武漢的菜又鹹又辣,他吃不慣……但後來他逐漸適應了。平時,他吃得最多的菜是自己動手做的,“要麼是清淡的麵條,要麼是米飯加幾盤小菜”。 
  沒有應酬的時候,他會一個人靜靜地看看書。“退休後我的目標是做一名‘企業醫生’”。 目前,他看得最多的是日本商人——他的偶像鈴木敏文的書。“很遺憾,如果說鈴木敏文是我的老師的話,我現在還沒及格”。 
  他大部分業餘時間都在宿舍度過。崇尚“知行合一”的黃如斌,身體力行地將企業經營與讀書結合在一起。 
  “黃總很喜歡看書,每讀完一本好書,他都會迫不及待地與我們分享”。漢來廣場策劃部經理章淩說,他還幫員工成立了“讀書會”。 
  黃如斌每個月回一次台灣。武漢與台灣開通直達航班後,儘管往返比以前方便,但由於航班只在每週四開行,他還是選擇週末飛回台灣。“我還是乖乖地從香港轉機,儘管飛行時間達四五個小時,但我已經習慣了”。   來源:長江商報

 

想前往大陸發展嗎?想增加職場競爭優勢嗎?永誠專辦大陸國際證照保證班、國際中醫碩博班、兩岸心理諮詢師師資進修班、兩岸高階經理人MBA進修班,協助您取得全中國通用、國際認可的大陸證照,提升學經歷背景,累積兩岸人脈,為您媒合大陸工作、個人品牌包裝!司法考試資訊請按此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