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做了4年校園代理 臨近畢業攢下20多萬元
揣著豐富的校園創業經歷和由此累積的20多萬元資金,福建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大四學生馮海濤即將跨出校園。大學4年,他先後做過手機卡、報紙、耳麥、服裝、考研培訓機構的校園代理,幾乎每一項都做到了該校的銷售冠軍。
馮海濤的校園代理生涯是從大一下學期賣聯通手機卡開始的,最初進展並不順利。“敲開一間間宿捨得門,多半被拒絕,兩個半小時才賣出5張卡。”馮海濤回憶說,除了用“掃樓”的辦法賣卡,他還在校園內擺攤,“為了趕在放學的人流前把攤給擺起來,下了課總是急匆匆地往外跑。”憑著不懈的努力,馮海濤的銷售業績越來越好,成了聯通手機卡在福建師範大學校內的品牌經理。
馮海濤為某考研培訓班做校園代理時所創下的業績,更是被同學們傳為佳話。該考研培訓班之前在福建師大的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三,馮海濤大三那年擔任了該機構的校園代理,使其排名迅速上升到第一。福建師大每年考研的學生有1000人左右,最後選擇參加馮海濤所代理的考研培訓班的多達600多人。馮海濤創造了年銷售50萬元的業績,居該機構在福建省所有高校業績第一名。他介紹說,為了熟悉考研培訓業務,早在大二下學期,他就參加了多家考研培訓班的學習,切身體驗的同時也對競爭對手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樣在被同學諮詢時,他對許多問題都能做出令人滿意的解答,因而獲得了同學們的信任。
現在做校園代理的同學不少,但有些人抱著“反正待遇不高,何必如此賣力”的態度,馮海濤的看法正相反:“這不是在為別人賣力,而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做校園代理也是一種廣義上的創業,前期投入少,風險也小,立足於熟悉的校園,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許多產品要打入校園,必須借助學生的力量,因此校園代理的前景還是相當可觀的。”馮海濤說。
馮海濤分析說,校園代理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幫助商家賣產品,從銷售業績中抽成,而且賣不完也可以退貨,這樣當然沒有任何風險;另一種是要向商家保證能完成多少市場量,並且交一定的押金,這種方式的抽成要高很多,自然風險也隨之升高。喜歡挑戰的馮海濤往往選擇第二種模式,他覺得有壓力才有動力,代理每一種產品時,他總會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一定要做到第一”。
據馮海濤介紹,第二種模式的抽成一般要比第一種高出一倍,比如同樣賣一張手機卡,如果用第一種模式,抽成只有6元,而採用第二種模式,抽成就變成12元。他在大一時採用第一種模式,一個月可以賺1000多元,而到了大二之後,他採用第二種模式每個月的贏利就上升到4000多元。他解釋說:“之所以收入變化這麼快,首先是因為採用第二種模式的抽成翻倍了,同時因為有了壓力,做起事來也會更賣力,業績當然會更高。”
即將面臨畢業的馮海濤,並沒有像周圍的同學一樣急著找工作,而是選擇了繼續創業。他現在正著手創辦一家銷售裝飾材料的公司,代理銷售某知名裝飾材料品牌。他說:“大學四年的校園代理經歷,為我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鍛鍊了我的溝通、團隊合作、市場推廣能力,為我走向社會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做校園代理雖然面對的只是兩三萬個學生,但也是一個市場,現在只是把校園這個市場放大了,從校園走到了市區。因為有了豐富的經驗,我現在可以比較從容地開展籌辦工作。”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