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4 10:06:03K
MUJI!MUJI!MUJI!
「最終,『無印良品』四字不只是名字,更是關於行銷工作的全部。
而消費的我們,其實都是幫『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完成文案書寫的員工,
只是我們不但沒領薪水,卻還因此花掉了薪水。」
那天在中國時報看見李明璁發表的一篇短文(無印良品)忍不住想對他精闢入理的文字高聲喝采。同樣著迷於無印設計的同好,終於有人發出不平之鳴。
2002年,繞了地球大半圈行李裡除了塞滿 the body shop外,幾乎都是無印良品,到了英國採買日本製的MUJI,瘋狂的程度無須贅言可見一般。
幾年後,無印良品重新引進台灣,甚至進駐高雄,從此成了召喚我的鄉愁也是麵包店以外,另一個能夠讓我眼睛發亮興奮尖叫的地方。
在踏進家門前,我人一定已在漢神的無印門市晃了幾圈,蒐羅文具用品,
採買手帕與喉糖,順道讚嘆『全世界再也找不到這麼乾淨又有質感的原子筆了,連零食都可以包裝的這麼低調,一眼即看穿內容物...』
我想所有迷戀無印良品的人理由大概都相差不遠,『低調.簡約』沒有任何LOGO大剌剌地彰顯在外,也沒有一點刺眼的色調混雜其中,一切都是舒服又不搶眼的大地色系,加上我最愛的條紋與格子,走在人群自然就形成一種自在又安全的保護網...
然而逆向操作不講究品牌彰顯的MUJI,卻越來越以一種極高的姿態定位自己,當初的崇尚心理,隨著這幾年越來越令人咋舌的衣物價格而漸感退縮,當我在新掘江的『梨花小店』以二分之一價格買到同樣品質,卻也有我想要的低調時,我就知道自己已脫下MUJI的信徒長袍,不再花數倍的價錢擁抱虛幻的無印風格。
喜歡,本來就是一種偏執,條紋上衣與格子衫,對我而言一直都有添購理由,LEVI`S低腰窄管牛仔褲,十年未曾更換的褲型,不論售貨人員如何鼓吹靴形褲的美腿作用或者刷白的必備元素,我卻依舊堅持不換,不管流行與否,我只知道那不是我喜歡的衣物,也許換了一個包包一條褲子一件上衣,可以增添女人味,然而為了達到短暫的視覺收攏,卻大費周章遮掩了原來的自己,我總是懷疑這樣的穿衣哲學是否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