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0 10:41:36麻辣微胞

☆教書降手札--一流國際大學

500億一流大學計畫,看到這個標題好感動,政府終於肯花經費在我們的高等教育上。但是看看最後的評比,竟然是為了增加大學生的數目,這是怎樣?

大學生的數目在台灣還不夠嗎?是台大、成大等學校的學生數目不夠嗎?這真是太誇張了,用500億增加大學生的人數,而不是用500億增加研究能力,獲得國際的學術地位。

想到去新加坡參觀的南洋理工大學,他們的工學院排名世界前50,他們自認為至少有前20。他們的研究中心數十個,每年在SCI,IEEE等論文篇數多到驚人,研究中心裡的研究員個個努力研究,以產業為支援對象,在國際學術上成就斐然,每年花在研究的經費18億,研究的經費就等於補助給等於給成大每年補助的17億。

當了行政才知道,這17億的大餅到了學校之後,什麼經常門、資本門....真正到了研究單位時,一個精密的儀器可能都要考慮很久才能買的下手,層層剝削之後,剩下多少籌碼可以成為『國際一流大學』.....

『國際一流大學』的定義在哪?學術研究之外,我們是否能在學生的素質上有所提升。一位光會唸書不懂人際關係的一流國際大學學生能在國際上為我們國家做什麼樣的傑出表現?昨天剛剛寫完『可悲的台灣大學生』,今天再次看到教育部自以為是的政策,不經感嘆,難怪我們的社會會這麼亂,因為『上樑不正下樑歪』,拜託那些拿到經費的學校,好好想一想,要成為一流國際大學的目標在哪?要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入國際一流大學,看看別人怎麼做到的!我相信菁英政策與菁英教育,這樣的完全投注才會有更傑出的人才培育。

這幾天在吵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博士是否要留任的問題,可以想見,他在位置上的時候,頂著諾貝爾講光環的他,能在科學界呼風喚雨,在學術界獲得世界及的支持,辦活動演講等,都能達到國際觀的交流。

學術其實也是很現實的,雖然平日對李院長的某些作風不予以置評,但是他在那個位置上,給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給予的都是利多的現象。這500億的一流國際大學計畫是他提出的,只是規劃小組最後的目標竟是以增加大學部學生人數為目標,我想這也差太遠了吧!

當行政幾次跟教育部的行政人員過招之後,發現官是官,民是民,真正辦學的人永遠搞不清楚官在作什麼?官永遠都跟不上民的想法,但卻自以為式的當官講話就最大聲。
很想給李遠哲博士一個建議,如果你卸下職務,去看看當民的如何當,不要用『李遠哲』三個字去辦事,你就會知道下層的學校辦學有多麼的不容易。

延伸閱讀
大陸寫一流國際大學的條件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5/07/11/13/1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