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8 01:43:57史丹尼
童年
我們都從童年過度到成人
就在學會了作為成人的感觀模式後
從前 與生俱來的"那套"
都幾乎忘光了
"那套"說的是"童真"
我相信 每個人的心中
不論任何年紀都住著一個小孩
可是 絕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
好像都只保留了那時候的"幼稚" "自我中心"
卻偏偏把"想像力"擦掉了
花得起錢買更多小時候夢寐以求的玩物
保持看卡通的習慣
是否就是"童真"??
或只是面對成人世界 生活壓力的情緒出口?
拿著同樣的東西 有著相若的喜悅
卻找不回與那東西相輔相成的"想像力"
------------------------------------
是次作業 為一兒童劇場的評論文
很努力在觀察舞台與兒童觀眾
但看/感受不出重點
就是不懂那些小孩的反應
在找表些什麼?
是出於心同感受的笑聲
或是覺得太無聊太白痴的嘲笑
看了故事、演出單位與兒童劇場的相關資料
還是一整個"呆"
那個黃金七十二小時 找不住 的說
我的童年
只留下的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