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7 17:49:26flo
世界遺忘的地方...台灣
朋友 寄來的e.mail
一位 前輩
默默為台灣電影付出的策展人
跟大家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到一封在英國讀書的朋友來信
感觸頗深
十年前常跑漫畫書展 看到日本人 如何群體作戰 果然幾年之間
就將MANGA成功打入歐洲年輕人的閱讀文化
這些年常跑影展 繼續看到韓國人 成群結隊 合作團結
至少在歐洲電影市場 成為注目焦點
而我們的 台灣電影的攤位 總是畏縮在角落 而且往往一問三不知
台灣之夜 總像是僑胞吃喝團 見不到什麼國際影人參與
謝謝侯導 阿亮導演(李安導演)
至少我們台灣電影曾經被世界注目過
大概是真的比較老了
以前年輕的時候 看到這些 那些的荒唐事
還可以罵”大人”
現在我們再不DO SOMTHING
被罵的就是我們了
和朋友們共勉之
這篇來自中研院經濟所院士管中閔教授的發言 ’’ 世界遺忘台灣 台灣遺忘世界 ’’ 會引起多少人注意,它在台灣最主流媒體中國時報的網站上也只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連結,我也想知道,今天實體報紙又給了它什麼樣的一個版面位置?
我深信在全台灣於新春後醒來之際刊出這份文章絕對有其意義,尤其對我而言,我不需咀嚼這篇文章中的經濟詞彙,就可全然理解管教授的憂心,那是一道在台灣橫跨政治、媒體、經濟、教育、文化、人心再也解不開的枷鎖,我也早已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天都可以從台灣的媒體上得知讓我徹底心痛的事。 還記得春節前那一陣’’去中正名’’的喧鬧嗎?它讓身上留有兩岸血液的我,不知該如何去追尋理解其中的意義,而那段內耗抗爭似乎船過無痕,當整個台灣渡過了’’中國春節’’之後,似乎沒有人在思考這些正名的舉措留給我們下一代又是什麼樣的一種偏見、無知與閉溺。如果,文化與血緣可以如此粗暴地被政治名號一刀切割,那我們世世代代賴以維繫的是什麼?那依然讓台灣人對中國感到近鄉情怯、懷心依戀的又是什麼?當台灣無法擁抱呵護與釐清自己的歷史與過去,從中尋找認同,又憑什麼讓不同文種的世界擁抱台灣?
記得數個月前在倫敦政經學院一場研討會後與幾位國際學者學子餐敘,在場話題不知如何轉到談論正在總統府前起義的’’紅軍’’,在場台灣研究生的討論與解釋不離紅、藍、綠的顏色的意識型態,而當我問了一句:’’ 如果這是一項學術研究,那你們除了賦予這場政治運動更多意識表象上的解讀外,有沒有想過要去訪問那些在街頭不畏風雨靜坐的人士,聽聽他們置身其中的聲音 ? ’’ 當場我得到的回應竟是一片沈寂,取而代之的是那群台灣學生不斷嬉鬧追問著我以行銷管理的背景對紅色的解讀運用,當時身邊一位英國頗年長的文化研究學者看在眼裡似乎感受到我的失望,淡淡說了句 ’’別難過, 英國的政治更是一場鬧劇’’。當晚,我毫無設防的深刻體會到,源自台灣那股糾結沈溺的思潮早已飄洋過海侵蝕著年輕一代海外學子的學術思想,而那場餐敘後搭地鐵回家的一路上,想著那些看不到真相的對話,我的視線也不曾清晰過。
你們當中的許多人或許都聽過我激動莫名的發言跟那股擋抑不住深植在我細胞裡的憂心,但這些日子以來除了關心之外,我似乎已不知道該如何置喙,透過轉寄分享管教授的這篇文章,也趁它在網站版面上被迅速替代消失之前,說出許多我感同身受的思緒、體會與觀察,畢竟我關心的媒體與文化產業的未來,也終究是逃不過台灣這政經錯亂逆行的一切。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 我想,我需要積累更多能量去尋找或打造那個支點,而在那之前,我必須先懂得如何更勇敢冷靜地去面對台灣。
我更想知道,那最美好與最黑暗的時代究竟會如何在我的故鄉交替共生?
我深信在全台灣於新春後醒來之際刊出這份文章絕對有其意義,尤其對我而言,我不需咀嚼這篇文章中的經濟詞彙,就可全然理解管教授的憂心,那是一道在台灣橫跨政治、媒體、經濟、教育、文化、人心再也解不開的枷鎖,我也早已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天都可以從台灣的媒體上得知讓我徹底心痛的事。 還記得春節前那一陣’’去中正名’’的喧鬧嗎?它讓身上留有兩岸血液的我,不知該如何去追尋理解其中的意義,而那段內耗抗爭似乎船過無痕,當整個台灣渡過了’’中國春節’’之後,似乎沒有人在思考這些正名的舉措留給我們下一代又是什麼樣的一種偏見、無知與閉溺。如果,文化與血緣可以如此粗暴地被政治名號一刀切割,那我們世世代代賴以維繫的是什麼?那依然讓台灣人對中國感到近鄉情怯、懷心依戀的又是什麼?當台灣無法擁抱呵護與釐清自己的歷史與過去,從中尋找認同,又憑什麼讓不同文種的世界擁抱台灣?
記得數個月前在倫敦政經學院一場研討會後與幾位國際學者學子餐敘,在場話題不知如何轉到談論正在總統府前起義的’’紅軍’’,在場台灣研究生的討論與解釋不離紅、藍、綠的顏色的意識型態,而當我問了一句:’’ 如果這是一項學術研究,那你們除了賦予這場政治運動更多意識表象上的解讀外,有沒有想過要去訪問那些在街頭不畏風雨靜坐的人士,聽聽他們置身其中的聲音 ? ’’ 當場我得到的回應竟是一片沈寂,取而代之的是那群台灣學生不斷嬉鬧追問著我以行銷管理的背景對紅色的解讀運用,當時身邊一位英國頗年長的文化研究學者看在眼裡似乎感受到我的失望,淡淡說了句 ’’別難過, 英國的政治更是一場鬧劇’’。當晚,我毫無設防的深刻體會到,源自台灣那股糾結沈溺的思潮早已飄洋過海侵蝕著年輕一代海外學子的學術思想,而那場餐敘後搭地鐵回家的一路上,想著那些看不到真相的對話,我的視線也不曾清晰過。
你們當中的許多人或許都聽過我激動莫名的發言跟那股擋抑不住深植在我細胞裡的憂心,但這些日子以來除了關心之外,我似乎已不知道該如何置喙,透過轉寄分享管教授的這篇文章,也趁它在網站版面上被迅速替代消失之前,說出許多我感同身受的思緒、體會與觀察,畢竟我關心的媒體與文化產業的未來,也終究是逃不過台灣這政經錯亂逆行的一切。
「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 我想,我需要積累更多能量去尋找或打造那個支點,而在那之前,我必須先懂得如何更勇敢冷靜地去面對台灣。
我更想知道,那最美好與最黑暗的時代究竟會如何在我的故鄉交替共生?
上一篇:《九降風》尋找電影長片演員
下一篇:台片發春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