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24 12:35:53喵喵

哪部Star Trek電影最好看?

 美國影史上最長壽最成功,對美國社會思潮影響最深的系列電影,應該非「星艦迷航記」Star Trek莫屬(007嚴格說是英國片),先前在一得之見裡,曾經就Star Trek政治正確為題發表過意見,得到不少回應,現在想再找個題目,看看大家的反應,這個題目就是:哪部Star Trek電影最好看?
 到目前為止,Star Trek系列電影已經拍了十部,依序分別是「星艦迷航記」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星戰大怒吼」Star Trek II: The Wrath of Kahn,「石破天驚」Star Trek III: The Search for Spock,「搶救未來」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終極先鋒」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邁入未來」Star Trek VI: The Undiscovered Country,「日換星移」Star Trek: Generations,「戰鬥巡航」Star Trek: First Contact,「星際叛變」Star Trek: Insurrection,以及最新的「星戰啟示錄」Star Trek: Nemesis。除了「日換星移」同時包括兩代演員外,前六部由一九六六年Star Trek電視影集的原班人馬,後三部則是一九八八年起播出的「銀河飛龍」演員演出。
 上回有朋友提到,Star Trek反映的是美國人眼中的世界觀,星際聯邦是以白人為主的美國社會(所以呀,星聯號稱結合二十八個不同星球,但電影裡除了幾個服裝詭異的人之外,我們似乎沒有見過其他的星聯成員),Vulcan是古中國(難怪Spock的模樣有時還真讓人感覺像傅滿州,相貌怪異又滿口不知所云的禪語),Klingon是蒙古(精確地說,是西方人對蒙古的歷史印象,但是很不幸,這印象不太精確,改天再說),而Borg則是解體前的共產蘇聯。
 後來我又聽過另一個講法,不知道是巧合還是什麼,這十部電影的評價通常「發雙不發單」,也就是雙數集的評價比單數集要高。當然,電影好不好看是很主觀的,可是很有趣的是第五集「終極先鋒」曾經榮獲一九八九年三項「金酸莓」獎,包括最爛影片、最爛男主角和最爛導演等獎項,算是Star Trek史上一樁有些難堪的插曲。
 第一集的「星艦迷航記」透過和不知名機械文明結合的早期無人太空船,試圖檢視人類挑戰太空意義的內涵,這艘太空船最後返回地球,完成「傳遞訊息回家」的任務,和人類的生命結合,完成機械生命層次提升的最後使命,題目應該可以有很好的發揮,可是我覺得電影拍得太故弄玄虛,節奏緩慢,最後弄得有些不知所云。「星戰大怒吼」和「石破天驚」故事有連續性,但是著重在Kirk和可汗,以及和克林貢人間的仇恨恩怨,Spock從死到生,沒有讓這個角色賦予更深層的意義,嚴格地說,這三集都不太成功。
 第四集「搶救未來」的故事讓我眼睛一亮。原因之一是這部電影第一次加入了比較輕鬆的元素,突顯現代美國社會大量使用粗話的特質(電影裡使用的字眼是colorful metaphors),處處顯現未來與現在格格不入的地方,影片節奏又快又好玩;另一個則是回到過去找尋兩頭座頭鯨,和不明的外星太空船聯繫,突顯人類以自我為中心,隨時隨地大量消費地球的荒謬(真正荒謬的是美國其實就是消費地球資源最多的地方,所以美國才要不計一切代價攻打伊拉克,好控制石油來源),現在的人類出於無知,讓座頭鯨絕種(這一天肯定會在本世紀出現),卻沒有想到這樣的動作,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毀掉地球,諷刺的故事架構,足以發人深省。
 「終極先鋒」就別提了,藉由找尋「上帝」的過程,內省生命中的不完美與遺憾,本來可以是好故事,不料又走上故弄玄虛的老路,而且故事主角實在太老(片尾Kirk,Spock和McCoy一起露營,這三個人加起來恐怕兩百歲都有了,實在有點受不了),「金酸莓」獎果然沒有白拿。
 正因為這幾名演員實在太老,第六集「邁入未來」故事的特色被這些老到不行的演員糟蹋掉了。「邁入未來」推出的時間是一九九一年,剛好趕上「蘇東波」,片中克林貢因為發生災變,和星際聯邦展開和平談判,其實就是在影射冷戰結束和共產集團的瓦解(借今諷古?還是借未來諷今?),故事生動地描述人們面對巨大改變時的不確定與抗拒心理,結尾卻又對未來賦予無窮的期待與想像空間,The Undiscovered Country的片名,其實就點出了全片的精神。除開演員不論(小插曲:片中飾演內奸的Val’eris,就是Sex And The City裡演Samantha的Kim Cattrall,樣子差好多呢),個人認為劇本內容是僅次於「搶救未來」的佳作。
 接下來的「日換星移」,有點「世代交替」的味道,Nexus的構想不錯,但是架構不夠嚴謹,很容易在邏輯上找出破綻,Data裝上感情晶片,試圖為人造生命突破極限,但也沒有發展出太多的深度(倒是製造不少笑點),整體來看,我覺得表現平平。
 「戰鬥巡航」雖然還是犯了Star Trek系列電影節奏緩慢的毛病,但是多線進行,呈現難得的內涵。Borg回到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改變歷史,同化地球,企業號船員回到過去搶救未來,同時目睹人類第一次和外星人接觸,這中間有對未來的展望,有畢凯艦長對Borg的私人恩怨(此處還引用「白鯨記」的亞哈船長作對照),還令人意外地揭開了warp發明人Cochrane真實的人性,甚至還發展了Data和Borg Queen之間有關「成為真人」的對話,各個方向的劇情都很有深度。相較之下,「星際叛變」只是個單純的復仇故事,中間穿插畢凯艦長的忘年戀情,故事雖然溫馨,但是欠缺深度。
 至於「星戰啟示錄」,嚴格地說也是復仇的故事,但是增加了畢凯艦長與年輕的自己對話,並進而內省自己的情節,片尾Data犧牲自己拯救大家,象徵他的人造生命獲得真正的提升,但是似乎也象徵TNG系列的終結(所以電影廣告slogan是The final journey of a generation has begun)。我認為「星戰啟示錄」的成就僅次於「戰鬥巡航」,「搶救未來」則是老企業號船員系列電影裡拍得最好的,只不過真巧合,那一集竟然是唯一一集企業號沒有上山下海到處飛的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