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9 16:11:40喵喵

李應元的政見:問題出在哪裡?

 對李應元的敗選,我始終覺得非常可惜,雖然李應元為民進黨打了場高格調的選戰,但是李應元始終無法提出有可行性的政見,使他競選時提出的「馬英九作不到的,李應元作」口號欠缺說服力,否則馬英九即使選贏,也不會狂勝近四十萬票,不但讓李應元選得辛苦,更讓民進黨的市議員選情幾乎崩盤。
 李應元的政見有什麼問題?在這裡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垃圾袋費用減半徵收,一個是輕軌電車。
 先說垃圾袋。過去行政機關收取垃圾處理費,是夾在水費裡收取,雖然理論上,用水量和垃圾產生量呈現正相關,也就是水用愈多,通常垃圾也愈多,理應繳更多的垃圾處理費,但是這兩者間仍然存在比例的問題,比如說,洗車業者用水多,可是垃圾產量未必多,所以,必須用其他的垃圾費收取方式,才能真正貫徹「污染者付費」的公平正義原則。
 這樣的理論在環境工程上被稱為「經濟誘因」(Economical Incentive),主要是將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如果我必須為我的污染行為「付出代價」,則我會設法減少製造的污染,以減輕我的經濟負擔。
 垃圾袋收費是最能反映污染者付費比例的方式,因為垃圾袋用得愈多,肯定是因為垃圾倒的多,而垃圾袋的定價邏輯,並非基於於財務平衡,也就是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要訂出一個合理、不會讓人負擔太重(因為人不可能完全不倒垃圾),但是又會讓買垃圾袋的人有點「痛」的價格。因為有點「痛」,所以會省著點用,所以會盡量發揮垃圾袋的容量,或是減少垃圾量,不管是哪個對策,都能大大延長垃圾處理設施(焚化爐、掩埋場)的使用效率和壽命。
 照這樣的理論分析,李應元「垃圾袋費用減半」的政見,並沒有考慮到垃圾袋費用的經濟誘因效應,今天台北市的資源垃圾回收效率如此之高,和垃圾袋收費絕對有直接關係,這一點恐怕是李應元沒想到的。
 再說輕軌電車。利用現有的公車專用道改設輕軌電車,牽涉幾個問題:一是輕軌電車的路權,二是輕軌電車使用電力設施的安全性,三是輕軌電車的運能運量。
 如果輕軌電車使用平面車道(想想如果走地下或高架,台北的交通黑暗期不知道又要持續多久),則電車在經過路口時,我們應該賦予電車什麼程度的路權?如果是最優先路權,則設立輕軌電車,等於是在台北市道路出現幾十個平交道,再加上原有的交通號誌,台北市的交通恐怕只會更亂;如果要輕軌電車遵守交通號誌指揮,和一般車輛相同,則輕軌電車跟公車有什麼差別?
 在搭乘重運量捷運時,大家或許可以發現軌道有三條,中間那條是供電軌,也就是驅動列車前進的電力來源,如果是輕軌電車,基於安全考量,我們不可能把供電裝置設在地面,而必須設在半空中,然後由車輛伸出集電弓通電(就像現在的火車),但這樣馬上會發生車輛限高的問題,萬一有車勾斷電線,不但可能發生觸電事故,更會因為電力中斷而讓交通大亂。我們好不容易把大部分地區的電線遷到地下,難道現在又要在台北的天空架起蜘蛛網嗎?
 如果只是把現有的公車專用道改成輕軌電車,請問公車要往哪裡開?輕軌電車的運輸能量一定比公車要高嗎?顯然在沒有優先路權的情況下,電車的運量未必高過公車專用道和棋盤式幹線公車的運量,老實說,輕軌電車在現在的台北市,是非常不實用的交通工具。
 但這並不表示輕軌電車不能用,像是北投溫泉區的聯繫(如果能建立捷運站和溫泉區間單向循環式的動線,輕軌電車的運量是有可能比公車要高),或是小區域的聯繫(如資訊月期間的世貿展覽館),把輕軌電車作為幹道上的軸線交通工具,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李應元當初提出這些政見的時候,沒有想到這些,顯示李應元的競選政見研究是很有問題的。
 所以啦,雖然李應元競選的格調非常值得肯定,但是政見竟然洩了他的底,也算是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