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8 21:20:12喵喵
「亂講」救台灣
從沒有一個模仿節目,能像「二一○○全民亂講」一樣,引起觀眾如此熱烈的迴響,甚至投入。
從當年「連環泡」裡的「中國小姐」、「中國電視史」、「老鄧的小耳朵」等單元,到今天的「全民亂講」,王偉忠不斷挑戰當前台灣電視的禁忌,也不斷地用創意給台灣的電視觀眾帶來驚奇(當然,我們也別忘了「毛怪」),這樣的創意精神在台灣有線電視政論談話節目氾濫成災的時候,更顯示出「亂講」為台灣社會帶來的正面意義,甚至救贖。
模仿秀在台灣不是新鮮的東西,還記得當年的「記者會」嗎?鄧志鴻模仿的祝基瀅和許信良可能還有人印象深刻,後來的「主席有約」,推出觀眾call-in的點子,讓觀眾與表演者真實互動,創造出既虛擬(因為是模仿)又真實(因為是現場call-in)的情境,成功結合「模仿」和「call-in政論」兩大顯學,表演者儼然成了民眾訴苦喊冤的對象,「李祖惜」如今還真的成了民意代表。
「亂講」無疑地把這樣的精神又往上推升一步。參加節目的人士,除了每天的記者特別來賓之外,其他演員都是在製作單位先了解當天的新聞和主要話題脈動後,到了現場才憑藉彼此的默契和對模仿對象的揣摩直接亂掰,卻也掰出了文章。像是小邰的「周乒德」和「林蟲謨」,倪敏然的「林信弋」和「黃紉中」,都能精確地抓到被模仿對象的特色,更不要說小郭的「郭滔」、「陳定難」、「蘇真昌」、「李應圓」,幾乎每個角色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
模仿得像或不像,是身為演藝工作人員的義務和責任,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觀眾和演員之間,已經建立了奇妙的互動關係。
有觀眾call-in時大聲說出對「YA教授」有性幻想,有人模仿阿扁call-in,推薦由趙翊安出任中鋼董事長,因為「年輕有抱負,年輕沒包袱」,還有人先自稱是「周顧問後援會」成員,然後再把周顧問狠狠罵一頓……..
諸多荒謬在這樣的節目裡呈現,組合起來卻又感到十分自然,這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太閒了嗎?
大家先抬頭看看當前的台灣政治吧。在上位者胡言亂語,元首如果出國出成叫「度假外交」,出不成叫「不戰而屈人之兵」;去年上任的官員還是「一尾活龍」,今年就出現「年輕人接棒」的呼聲;宣稱「國旗不代表國家」的高層官員,拿的待遇還是「中華民國」的新台幣;兩個加起來已經快一百三十歲的人,誓言要「二次政黨輪替」,似乎忘了這兩個人有一位跟人下過跪(雖然他並不是第一個下跪的人)……太多太多,有很多亂象,身為平民百姓,我們無力解決,第一家庭慶祝金孫誕生,這樣的福分沒辦法讓大家工作更好找,潑過了紅墨水,「太上皇」身邊的警衛增加(花的自然是納稅人的錢),我們還是沒辦法讓他稍微收斂一點,既然「亂象」無法解決,那就退而求其次,「亂講」去吧!
所以「亂講」在當前的台灣社會裡,絕對是有意義的,「亂講」為台灣民眾的無力感,找到了一個投射情感和情緒的出口,為這一切的荒謬(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甚至是不辨真假的),找到了一個誇張,但是歡樂的詮釋方式,雖然參與討論的全是「分身」,但是call-in進去,就算只是罵一句╳╳╳,有能出掉心頭那口鳥氣。不管是「董唸台」還是「宗財怡」,真實世界裡他們的不堪和荒唐,都變成攝影棚裡無厘頭式的笑料,在紛雜的混亂中,台灣社會焦躁不安的心理,似乎找到了出路。雖然只是一個小時亂掰出來的現場節目,但是,「亂講」不正在為台灣的紛亂與不安帶來出路,甚至救贖嗎?
翻開報紙,我們經常見到互瞄不順眼便相互砍殺的兇殺案,也看過有人因為「缺錢」便理直氣壯搶超商,社會混亂,政治不安,除了殺人放火嗑藥,大家的情緒要怎麼抒發?也罷,就讓大家「亂講」一番吧!
不過,我開始有點擔心:如果將來一不小心,台灣政治變清明了,台灣人要往何處找尋救贖?
從當年「連環泡」裡的「中國小姐」、「中國電視史」、「老鄧的小耳朵」等單元,到今天的「全民亂講」,王偉忠不斷挑戰當前台灣電視的禁忌,也不斷地用創意給台灣的電視觀眾帶來驚奇(當然,我們也別忘了「毛怪」),這樣的創意精神在台灣有線電視政論談話節目氾濫成災的時候,更顯示出「亂講」為台灣社會帶來的正面意義,甚至救贖。
模仿秀在台灣不是新鮮的東西,還記得當年的「記者會」嗎?鄧志鴻模仿的祝基瀅和許信良可能還有人印象深刻,後來的「主席有約」,推出觀眾call-in的點子,讓觀眾與表演者真實互動,創造出既虛擬(因為是模仿)又真實(因為是現場call-in)的情境,成功結合「模仿」和「call-in政論」兩大顯學,表演者儼然成了民眾訴苦喊冤的對象,「李祖惜」如今還真的成了民意代表。
「亂講」無疑地把這樣的精神又往上推升一步。參加節目的人士,除了每天的記者特別來賓之外,其他演員都是在製作單位先了解當天的新聞和主要話題脈動後,到了現場才憑藉彼此的默契和對模仿對象的揣摩直接亂掰,卻也掰出了文章。像是小邰的「周乒德」和「林蟲謨」,倪敏然的「林信弋」和「黃紉中」,都能精確地抓到被模仿對象的特色,更不要說小郭的「郭滔」、「陳定難」、「蘇真昌」、「李應圓」,幾乎每個角色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
模仿得像或不像,是身為演藝工作人員的義務和責任,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觀眾和演員之間,已經建立了奇妙的互動關係。
有觀眾call-in時大聲說出對「YA教授」有性幻想,有人模仿阿扁call-in,推薦由趙翊安出任中鋼董事長,因為「年輕有抱負,年輕沒包袱」,還有人先自稱是「周顧問後援會」成員,然後再把周顧問狠狠罵一頓……..
諸多荒謬在這樣的節目裡呈現,組合起來卻又感到十分自然,這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太閒了嗎?
大家先抬頭看看當前的台灣政治吧。在上位者胡言亂語,元首如果出國出成叫「度假外交」,出不成叫「不戰而屈人之兵」;去年上任的官員還是「一尾活龍」,今年就出現「年輕人接棒」的呼聲;宣稱「國旗不代表國家」的高層官員,拿的待遇還是「中華民國」的新台幣;兩個加起來已經快一百三十歲的人,誓言要「二次政黨輪替」,似乎忘了這兩個人有一位跟人下過跪(雖然他並不是第一個下跪的人)……太多太多,有很多亂象,身為平民百姓,我們無力解決,第一家庭慶祝金孫誕生,這樣的福分沒辦法讓大家工作更好找,潑過了紅墨水,「太上皇」身邊的警衛增加(花的自然是納稅人的錢),我們還是沒辦法讓他稍微收斂一點,既然「亂象」無法解決,那就退而求其次,「亂講」去吧!
所以「亂講」在當前的台灣社會裡,絕對是有意義的,「亂講」為台灣民眾的無力感,找到了一個投射情感和情緒的出口,為這一切的荒謬(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甚至是不辨真假的),找到了一個誇張,但是歡樂的詮釋方式,雖然參與討論的全是「分身」,但是call-in進去,就算只是罵一句╳╳╳,有能出掉心頭那口鳥氣。不管是「董唸台」還是「宗財怡」,真實世界裡他們的不堪和荒唐,都變成攝影棚裡無厘頭式的笑料,在紛雜的混亂中,台灣社會焦躁不安的心理,似乎找到了出路。雖然只是一個小時亂掰出來的現場節目,但是,「亂講」不正在為台灣的紛亂與不安帶來出路,甚至救贖嗎?
翻開報紙,我們經常見到互瞄不順眼便相互砍殺的兇殺案,也看過有人因為「缺錢」便理直氣壯搶超商,社會混亂,政治不安,除了殺人放火嗑藥,大家的情緒要怎麼抒發?也罷,就讓大家「亂講」一番吧!
不過,我開始有點擔心:如果將來一不小心,台灣政治變清明了,台灣人要往何處找尋救贖?